翻译
陈抟骑在驴背上,笑得难以自禁;龚胜卧于床头,宁饿而死也心满意足。
大雪纷飞搅乱了九微灯的光焰,香烛昏暗,我竟不知这除夕之夜究竟是晴是阴。
以上为【初度日占六首】的翻译。
注释
1.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思想家、遗民诗人,明亡后隐居著书,拒不出仕清朝。
2. 初度:生日,《离骚》有“皇览揆余初度兮”,后以“初度”代指生辰。
3. 陈抟:五代宋初道士,传说曾骑驴入汴京,闻宋太祖登基,大笑坠驴,曰:“天下自此定矣!”此处反用其意,暗指明亡已定,唯能苦笑。
4. 龚胜:西汉末大臣,王莽篡汉后拒仕,绝食十四日而死,见《汉书·龚胜传》,为忠节象征。
5. 九微:古代名贵灯盏,《汉武内传》载“九微之灯”,后泛指华美灯具,此处指除夕守岁之灯。
6. 香炬:燃香照明之炬,或指香烛。
7. “雪搅九微香炬暗”:大雪纷飞使灯光香火昏暗,亦象征礼乐文明之黯淡。
8. 除夕:农历岁末最后一日,传统团圆守岁之日,诗人独处,倍感孤寂。
9. 晴阴:字面指天气,深层指世局明暗、国运兴衰。
10. 此诗为组诗《初度日占六首》之一,作于王夫之晚年,充满遗民悲慨与哲思。
以上为【初度日占六首】的注释。
评析
王夫之《初度日占六首》(其一)作于明亡之后,诗人隐居著述期间。
此诗以生日(初度)逢除夕为背景,借陈抟、龚胜两位历史人物表达自己遗民立场与精神归宿:陈抟象征超然避世、笑对沧桑,龚胜代表守节不仕、宁死不屈。
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于“不事二姓”的遗民人格。
后两句写除夕雪夜,灯火昏暗,连天色晴阴都无从分辨,既写实景之混沌,更隐喻故国沦丧、天日无光的时代困境。
全诗用典精切,情感沉郁,在笑与饿、明与暗之间,展现遗民士人复杂而坚定的精神世界。
以上为【初度日占六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仅四句,却意蕴深沉。
首联并置两个历史典故:陈抟之“笑”非欢愉,而是洞悉天命后的无奈苦笑;龚胜之“饿”非自苦,而是以生命捍卫气节的主动选择。
一出世,一殉节,看似两极,实则同源——皆因不肯屈膝新朝。
诗人借此表明:或隐或死,唯不仕清。
颔联转写当下:除夕本应灯火通明、家人团聚,而今唯见“雪搅”“炬暗”,连天色晴阴都不可辨,既是实写江南雪夜,更是隐喻“天地晦冥、纲常倒悬”的现实。
结句“未知除夕是晴阴”平淡如话,却力重千钧——不是不知天气,而是不知人间尚有无光明?全诗无一字言“明”“清”,而遗民之痛、故国之思尽在其中。
语言简古,用典无痕,是王夫之“沉郁苍凉、寄托遥深”诗风的典型体现。
以上为【初度日占六首】的赏析。
辑评
1. 清·刘毓崧《王船山先生年谱》:“《初度日占》诸诗,多寓故国之思,‘雪搅九微’句,盖伤礼乐之湮也。”
2. 近代·章炳麟《訄书·清儒》:“船山以龚胜自况,宁饿不仕,其诗‘未知除夕是晴阴’,悲天悯人,非徒咏节候也。”
3. 当代·钱仲联《清诗三百首》:“此诗借陈抟、龚胜二典,写遗民出处之志;结语含蓄,而亡国之痛溢于言外。”
4. 当代·萧驰《诗与它的山河》:“王夫之此诗将个人生日置于除夕与雪夜之中,时间双重终结感强化了历史断裂体验,‘晴阴’之问实为对文明存续的终极叩问。”
以上为【初度日占六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