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分别之后,相思令我心神迷乱。
不料竟传来你的音信,忽然收到从南方飞来的大雁捎来的书信。
我含泪将花笺卷起,又在方寸小纸上细细书写,让你好好看看我的心意。
漫漫长夜孤眠,无法排遣愁绪。
梦中依稀仿佛,暂时如平日般与你相见。
可幽会尚未结束,魂魄却已惊断。
半边被褥尚存余温,而你的人却依然遥远。
以上为【蝶恋花 · 商调十二首(其九)】的翻译。
注释
别后:指「(张生)明年,文战不利,遂止于京」一事。
芳音:代指崔莺莺。
南来雁:即书信。《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繫帛书。」 「却写花笺和泪卷」句:同后一句括「(张生)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崔氏缄报之词,粗载于此……」事。花笺,代指书信。 「独寐良宵无计遣。梦里依稀,暂若寻常见。幽会未终魂已断。半衾如暖人犹远。」句:括崔莺莺信中句「闲宵自处,无不泪零。乃梦寐之间,亦多叙感咽离忧之思。绸缪缱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虽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遥。」
1. 《蝶恋花·商调十二首》:赵令畤依唐传奇《莺莺传》故事所作联章体词组,共十二首,此为其九,模拟张生与崔莺莺离别后的相思之情。
2. 心目乱:心神与视觉皆紊乱,形容极度思念所致的精神恍惚。
3. 芳音:指情人的音信。“芳”为美称。
4. 南来雁:古人认为雁可传书,《汉书·苏武传》有“雁足传书”典故;此处因赵令畤居北方,故称南方来信为“南来雁”。
5. 花笺:印有花纹的精美信纸,宋代文人常用以写情书。
6. 方寸:原指心,此处指小幅信纸(一寸见方),亦双关“寸心”。
7. 独寐:独自入睡,语出《诗经·邶风·柏舟》“独寐寤言”。
8. 依稀:模糊不清,似真似幻。
9. 幽会:秘密或梦中的约会。
10. 半衾如暖:半边被子尚有体温余热,是梦醒瞬间的错觉,极写幻灭之痛。
以上为【蝶恋花 · 商调十二首(其九)】的注释。
评析
此词为赵令畤《蝶恋花·商调十二首》其九,属宋代典型的婉约相思词。全篇以“别后相思”为主线,上片写实——意外收信、含泪回书,情感炽烈而动作细腻;下片写虚——借梦境重温欢会,却以“魂断”“人远”陡然跌回现实,形成强烈反差。词中“南来雁”用鸿雁传书典故,“花笺”“方寸”显情书之珍重,“半衾如暖”以触觉写幻觉,极富感染力。全词语言清丽婉转,心理刻画入微,将思念之切、相见之难、梦醒之痛层层递进,深得“以悲为美”的词体精髓,体现了赵令畤作为苏门文人对传统艳科词的精妙继承与发展。
以上为【蝶恋花 · 商调十二首(其九)】的评析。
赏析
此词结构精巧,虚实相生。上片以“忽寄南来雁”打破沉寂,带来短暂惊喜,但“和泪卷”“细书”又立即将情绪拉回哀伤,显示喜悦之下仍是深悲。下片转入梦境,本欲借梦慰藉,却“未终魂已断”,梦愈美,醒愈痛。“半衾如暖人犹远”一句尤为动人:触觉的“暖”与空间的“远”形成感官与心理的尖锐对立,将“近在咫尺,远在天涯”的相思之苦推向极致。全词无生僻字,却字字含情;无激烈语,却句句锥心。赵令畤以男性视角摹写女性心理(或反之),细腻入微,深得温庭筠、晏几道之遗韵,又具叙事性,与其《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整体风格一致,是宋代联章体词中的抒情佳作。
以上为【蝶恋花 · 商调十二首(其九)】的赏析。
辑评
1. 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赵德麟(令畤)《蝶恋花》十二首,依《会真记》(即《莺莺传》)作,情致婉曲,可歌可泣。”
2.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德麟《蝶恋花》诸阕,虽本传奇,而情词悱恻,不让小山(晏几道)。”
3. 近人吴梅《词学通论》:“赵令畤《商调蝶恋花》,以词演故事,开后世戏曲之先声,而情韵尤胜。”
4. 唐圭璋《全宋词》收录此组词,并引《侯鲭录》:“德麟尝以《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十数首示东坡,坡甚喜之。”
5. 薛砺若《宋词通论》:“‘半衾如暖人犹远’,语极平常,而情极深至,真所谓‘淡语皆有味’者。”
6.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评赵令畤:“其词清丽婉约,深得花间之遗意。”
7. 当代学者黄拔荆《宋词研究》:“赵令畤此组词将叙事与抒情结合,突破单篇小令格局,具有词体演进意义。”
8. 《词品》(明·杨慎)卷三:“赵德麟《蝶恋花》咏莺莺事,情真语切,读之令人酸鼻。”
9. 胡云翼《宋词选》:“此词写梦中相见旋即惊觉,心理描写极为细腻,是宋代相思词中的上乘之作。”
10.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赵令畤以士大夫身份作艳情词,既承花间传统,又融入文人雅趣,《蝶恋花》十二首为其代表。”
以上为【蝶恋花 · 商调十二首(其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