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闲谈中听闻班超留有旧居,山峦横亘水流蜿蜒占据着商於之地。
深知您不会效仿姜尚垂钓磻溪,只求能整年独自在此垂钓度日。
以上为【寄赵准乞湘川山居】的翻译。
注释
1. 班超旧居:班超投笔从戎前故居,《后汉书·班超传》“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2. 商于:古地名,今陕西商洛一带,《史记·张仪列传》“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3. 磻溪石:姜太公垂钓处,《水经注·渭水》“磻溪中有泉,谓兹泉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
4. 独钓鱼:化用《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以上为【寄赵准乞湘川山居】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李涉向友人赵准乞求山居的戏作,在轻松谐趣中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以班超旧居起兴,通过“山横水曲”的地理描绘构建理想栖居空间,更以“磻溪石”与“独钓鱼”的意象对举,在调侃友人无意功名的同时,巧妙表达自身求隐之意。这种以典故而寄衷肠的笔法,既保持中唐诗人特有的含蓄蕴藉,又展现出乱世文人对精神桃源的集体追寻。
以上为【寄赵准乞湘川山居】的评析。
赏析
该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转折:首句“闲说”以不经意的口吻开启话题,次句“山横水曲”以山水画构图奠定幽深意境;第三句“知君不用”突然转折,既抬升友人境界又自陈心迹;结句“乞取独钓”在谦卑请求中完成精神宣言。李涉巧妙将班超建功西域的豪情与姜尚磻溪垂钓的隐逸并置,通过“不用”与“乞取”的语义反差,在二十八字间构建出“求隐而非求仕”的价值倒置。这种将历史人物的文武之道转化为个人生活选择的构思,既反映中唐时期文人仕隐观念的变迁,又下启晚唐“渔樵闲话”的隐逸诗风。
以上为【寄赵准乞湘川山居】的赏析。
辑评
1. 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李涉《寄赵准》诗,末句‘乞取终年独钓鱼’,与同时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同一机杼,皆善用祈请语气。”
2.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涉尝盗遇‘绿林豪客’,诵‘暮雨潇潇江上村’句得免,其《寄赵准》诗亦见其通脱之性。”
3.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知君不用磻溪石’翻用太公典,与白居易‘乞君留取镜湖边’句法相类,俱中唐巧思。”
4. 清代黄周星《唐诗快》:“以班超居对磻溪石,一热一冷,见作者胸中泾渭。”
5.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通首只‘乞取’二字是本意,前皆借典作衬,深得绝句婉转之法。”
以上为【寄赵准乞湘川山居】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