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大鹏高飞九万里仍苦于未能尽志,尺鴳冲上榆树梢却常觉满足有余。
若悟得逍遥境界的真谛所在,便该如东方朔那般羡慕矮小的侏儒。
以上为【离薋园杂咏四首鴳适轩】的翻译。
注释
1. 大鹏九万:《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尺鴳抢榆:《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3. 方朔羡侏儒:《汉书·东方朔传》"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以上为【离薋园杂咏四首鴳适轩】的注释。
评析
此诗通过《庄子》中大鹏与尺鴳的经典意象对比,解构传统价值体系中"大小之辩"的绝对性。前两句以"苦不足"与"恒有余"的反向评价,揭示生命满足感与外在成就的悖反关系;后两句引入东方朔"侏儒饱欲死"的典故,在诙谐语调中完成对世俗荣利的超越,展现王世贞晚年从文学复古转向哲学沉思的精神轨迹。
以上为【离薋园杂咏四首鴳适轩】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在二十八字间构建了完整的哲学思辨结构。首句"大鹏九万"以《庄子》原典中最宏大的飞翔意象起笔,却用"苦不足"三字颠覆传统认知,暗示绝对自由背后的精神重负;次句"尺鴳抢榆"对应最微小的飞行,以"恒有余"实现价值翻转,揭示适性自足的生存智慧。后两句跳出物象对比,直指"逍遥真际"的本体论追问——真正的逍遥不在外在行为的大小,而在内心对生命本质的领悟。结句用典尤见深刻,东方朔作为智慧象征却羡慕侏儒,这种反讽既批判了现实分配制度的不公,更隐喻着智者在彻悟后对简单生活的回归,与首句"大鹏之苦"形成闭环论证。
以上为【离薋园杂咏四首鴳适轩】的赏析。
辑评
1.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元美晚岁诸作,如'除却逍遥真际在'云云,尽洗李何赝古之习,直窥蒙庄堂奥。"
2.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鴳适轩》诗大鹏尺鴳之喻,较之白乐天'大圭廉不割'、苏子瞻'寄蜉蝣于天地',更得漆园吏三昧。"
3. 汪端《明三十家诗选》:"结语用方朔事而反其意,在自嘲中见真知,此弇州历尽荣枯后之悟道语也。"
4. 陈田《明诗纪事》:"后七子中,元美独能晚变,'苦不足''恒有余'六字,可谓拈出《南华》痛痒处。"
以上为【离薋园杂咏四首鴳适轩】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