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江湖浩渺漫无边际,
心怀惆怅思念震泽。
地域远隔吴楚两地,
天空共着云水洁白。
鲈鱼正肥美堪作脍,
蟹螯也可掰开品尝。
何日方能归隐故里,
秋风吹动迁客愁思
以上为【去岁道巴陵登岳阳楼以望洞庭真天下之壮观也因诵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句追】的翻译。
注释
巴陵:今湖南岳阳
震泽:太湖古称,此处借指洞庭湖
吴楚:洞庭湖地处古吴楚交界
云梦泽:古代楚地大泽,涵盖洞庭湖区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见秋风思吴中莼羹鲈脍典故
蟹螯可擘:化用《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
归去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语
迁客:被贬谪的官员,李纲曾屡遭贬黜
以上为【去岁道巴陵登岳阳楼以望洞庭真天下之壮观也因诵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句追】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追忆洞庭壮景为引,在空间延展中寄托深沉乡思。首联以“江湖渺茫”与“怅然怀震泽”形成视觉与心理的双重远距;颔联通过“吴楚地分”的地理宏阔与“云水天共”的自然统一,构建出时空张力;颈联转写“鲈鱼蟹螯”的江南风物,以口腹之欲牵引归隐之志;尾联直用陶渊明“归去来”典故,在“秋风迁客”的意象中完成家国之思与个人命运的融合。
以上为【去岁道巴陵登岳阳楼以望洞庭真天下之壮观也因诵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句追】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古创作于李纲遭贬期间,展现了两宋之际爱国士大夫的典型心境。诗人巧妙运用三重对照:首先是地理空间的对照,“江湖渺茫”的视觉现实与“震泽”的心理图景形成呼应;其次是历史时空的对照,通过“吴楚地分”的古今变迁暗喻疆土分裂之痛;最后是人生选择的对照,“鲈鱼蟹螯”的隐逸向往与“迁客”身份的現實处境构成矛盾。全诗最见匠心处在用典方式:颈联连续化用张翰、毕卓故事,表面写思乡之情,内里却暗藏对时局的忧虑——张翰见秋风而起归思实为避祸,这与李纲因坚持抗金遭贬的境遇形成深刻共鸣。尾联“秋风思迁客”更将个人命运纳入历史洪流,在平淡语中蕴含沉痛,与范仲淹“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岳阳楼书写遥相呼应,共同构建起中国贬谪文学的精神谱系。
以上为【去岁道巴陵登岳阳楼以望洞庭真天下之壮观也因诵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句追】的赏析。
辑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五:“梁溪此诗,清壮顿挫,能写洞庭之景,尤在‘天共云水白’五字,尽空阔之妙。”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五:“李伯纪《追忆洞庭》诗,末联‘何日归去来,秋风思迁客’,虽用故事,却如己出,悲婉之中自饶气骨。”
清·陈田《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十七:“忠定公诗格高气劲,此作尤见其追慕孟襄阳而能自出新意,‘地分吴楚远’句,真能状洞庭之大观。”
以上为【去岁道巴陵登岳阳楼以望洞庭真天下之壮观也因诵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句追】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