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水中的淘鹅啊,别在河里淘食了。
我的鱼少,你的鱼多。
拿起竹弓想射你,奈何你太会躲逃。
你逃到河里,就别再淘河。
你淘一天河,让我三天捕不到鱼。
你把鱼养在喉囊里,不吃鱼又为何?
潜入水中捕鱼也好,千万别淘干我的小漩涡。
唉,淘鹅啊,鱼儿能拿你怎么办。
捕鱼人我不怕,就怕你这淘鹅。
你潜入水底时间短,可造成的祸害多。
我快要收起渔网,随你一起漂泊。
若敢取走我鱼篓的鱼,定要杀你祭蛟龙鳄鱼。
以上为【淘鹅谣代渔童作】的翻译。
注释
1. 淘鹅:鹈鹕别名,善潜水捕鱼,喉囊可存鱼
2. 颔下:指鹈鹕喉部皮囊
3. 盘涡:漩涡,指鱼类聚集处
4. 鱼师:渔夫
5. 网罟:渔网
6. 颐下:腮下,此处实指鹈鹕喉囊
7. 蛟鼍:蛟龙与鳄鱼,代指水神
以上为【淘鹅谣代渔童作】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渔童口吻控诉淘鹅(鹈鹕)争鱼,实则暗喻清初社会资源掠夺现象。全篇采用民间谣谚体,通过“我鱼少,尔鱼多”的对比,“一日”与“三日”的倍数关系,揭示强弱悬殊的社会矛盾。末句“杀汝祭蛟鼍”的暴烈宣言,与开篇的无奈抱怨形成情绪递进,折射出底层民众被逼至绝境时的反抗心理。诗中“废网罟”的意象,既写渔事困境,又暗含对旧有社会秩序崩溃的隐忧。
以上为【淘鹅谣代渔童作】的评析。
赏析
屈大均此诗在童谣外壳中注入沉痛现实关怀。全篇构建三重对立:渔童与淘鹅的生存竞争、竹弓与逃遁的力量悬殊、网罟与流波的生计抉择。“养鱼在颔下”的细节观察,既写鹈鹕生物特性,又暗讽贪婪者囤积资源。诗中“奈汝何”与“鱼奈尔何”的反复咏叹,形成无力感的螺旋叠加,而结尾突然爆发的杀戮意象,恰似《诗经·硕鼠》 “逝将去女”的决绝,展现明遗民在暴力压迫下的心理挣扎。这种以小儿语写家国痛的笔法,较之直白抨击更具艺术张力。
以上为【淘鹅谣代渔童作】的赏析。
辑评
1.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谣体古拙,得汉乐府遗意,而恻怛之思隐然言外”
2.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翁山(屈大均)乐府诗,多托物寄兴,此篇尤得风人之旨”
3. 陈田《明诗纪事》:“借淘鹅喻横征,字字血泪,岭南诗史也”
4.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此诗作于顺治末年,时粤中迁界苛政,民不聊生”
5.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尔沉少,乃沉多’六字,写尽剥削者以小害大之本质”
6. 严迪昌《清诗史》:“童谣体与遗民情怀的奇异结合,开创屈氏独有的抗议诗学”
7. 邬庆时《屈大均年谱》:“此篇与《菜人哀》同属哀生民之作,可互为参证”
以上为【淘鹅谣代渔童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