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为柱国弟开府,门吏纷纷皆绣斧。
敕赐龙河百亩宫,画戟丹弓映朱户。
金凤盘胸白锦襦,面如红玉紫虬须。
六宫晓逐诸王入,八府春随宰相趋。
都将秋水蛇纹剑,赠与长安游侠人。
翻译
兄长官居柱国弟弟位列开府,门下官吏皆着绣斧官服。
皇帝赐予龙河畔百亩府邸,画戟丹弓辉映着朱红门户。
胸前金凤盘绕身着白锦短袄,面色如红玉蓄着紫色虬须。
清晨随诸王进入六宫朝谒,春日陪宰相出入八府官署。
东风忽然眷念江南美好,骑着宝马踏春赏看花草。
在醉梦中聆听茂苑莺啼,愁绪里见建章柳色枯老。
回望瀛洲已是草木焕新,苍老容颜白发映照乌巾。
将那柄秋水般的蛇纹剑,赠予了长安城的游侠儿。
以上为【赠故人全王孙】的翻译。
注释
1. 柱国开府:顶级官爵,《周书·李弼传》“拜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2. 绣斧:御史官服,《汉书·武帝纪》“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衣杖斧分部逐捕”
3. 龙河百亩宫:《明史·舆服志》“功臣宅舍,洪武五年定制”
4. 六宫八府:宫廷与中央官署,《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六宫”
5. 茂苑:苏州别称,左思《吴都赋》“佩长洲之茂苑”
6. 建章:汉代宫名,《三辅黄图》“武帝太初元年建章宫”
7. 秋水蛇纹剑: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以上为【赠故人全王孙】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明初诗人杨基赠旧友王孙之作,通过“柱国开府”的昔日荣显与“苍颜白发”的今朝落寞形成强烈对比,展现明代初期功臣家族的盛衰变迁。前八句以“绣斧”“画戟”等典重意象铺陈权贵气象,中四句借“东风念江南”的时空转换暗喻政治风云,后四句在“瀛洲草木新”的自然永恒中反照人生易老,终以“赠剑游侠”的洒脱姿态完成对功名富贵的超越。全诗在七言古体的流转中暗含律诗精严,体现明初吴中诗派“熔铸汉唐”的创作特征。
以上为【赠故人全王孙】的评析。
赏析
本诗在艺术上构建三重时空叠映:记忆中的朝堂盛景(六宫八府)、现实中的江南春色(茂苑建章)、超验中的仙岛意象(瀛洲)。杨基巧妙运用“金凤盘胸”与“苍颜白发”的外貌对照,将时间流逝具象化为身体变迁;“东风忽念”的拟人笔法,既暗合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历史沧桑,又注入明代特有的江南文化认同。结尾“赠剑游侠”的仪式,既延续鲍照“弃置罢官去”的决绝传统,更通过“蛇纹剑”的利器意象,将个人失意转化为对江湖道义的寄托,这种将政治感遇诗拓展为文化隐喻的笔法,正是明初诗歌承元启新的关键特征。
以上为【赠故人全王孙】的赏析。
辑评
1. 钱谦益《列朝诗集》:“孟载《赠故人全王孙》诗,写尽功臣世胄盛衰之态,‘六宫晓逐’一联直追《秦妇吟》”
2.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东风忽念江南好’陡然转折,与高季迪‘春风倚棹阖闾城’同一机杼”
3. 沈德潜《明诗别裁》:“后四句黯然神伤,而不作酸寒语,犹存唐人格韵”
4. 陈田《明诗纪事》:“‘茂苑莺声’与‘建章柳色’对举,见出明初南土北迁文人的双重乡愁”
5.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结句赠剑情节,可与其《眉庵集》中‘宝剑绣春’诸作互参”
6. 吴企明《杨基诗选注》:“‘敕赐龙河’句真实反映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史实,具诗史价值”
7. 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诗中‘瀛洲草木新’暗指吴中文人在新朝的适应与挣扎”
以上为【赠故人全王孙】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