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目送友人越过关山远去,不知何时才能抵达剡中。
已听说那里竹木繁茂成林,更传闻童子们茁壮成长。
篱笆院落常有云雾聚集,村落间溪水自然贯通。
朝朝暮暮思念着玄度般的友人,并非只是为了面对清风。
以上为【送王绪剡中】的翻译。
注释
1. 王绪:皇甫冉友人,生平待考,与独孤及有唱和
2. 剡中:今浙江嵊州,李白《秋下荆门》“自爱名山入剡中”
3. 关山:关隘山岭,《木兰诗》“关山度若飞”
4. 成竹木:化用“胸有成竹”典,暗赞友人早有谋划
5. 长儿童:喻民生安乐,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
6. 篱落:篱笆院落,张籍《夜到渔家》“篱落隔烟火”
7. 村墟:村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村墟夜舂”
8. 玄度:东晋名士许询字玄度,《世说新语》载其与支遁清谈
9. 清风:双关自然风与高洁品格,《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10. 水自通:暗用《庄子·山木》“相忘于江湖”意
以上为【送王绪剡中】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质朴语言构建深挚的别情空间,前两联通过“关山”阻隔与“郯中”远景的时空延展,表现对行旅的殷切牵挂;后两联借“篱落云聚”“村墟水通”的江南意象,在自然流转中暗喻友情的恒在。全诗将日常絮语升华为永恒思念,展现大历诗人“婉而多风”的抒情特质。
以上为【送王绪剡中】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皇甫冉任职无锡尉期间,在送别题材中注入江南地域特色。首联以“不见”“何时”的未知语气起笔,空间距离瞬间转化为时间期盼,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当下性形成有趣对照。颔联转写想象之景,“成竹木”既状剡中物产丰饶,又暗合“势如破竹”的预祝;“长儿童”的细节点染,巧妙传递对友人治绩的期许。颈联“云常聚”“水自通”的自然意象,在恒定与流动间构建天人合一的意境,篱落村墟的田园画面正是诗人理想生活的投射。尾联“朝朝忆”直抒胸臆,以许玄度喻友人凸显其名士风范,结句“非是对清风”的否定式表达,将寻常景物转化为情感载体,较之直言思念更显隽永。全诗通过虚实相生的笔法,使寻常送别升华为对精神知己的永恒守望。
以上为【送王绪剡中】的赏析。
辑评
1. 高棅《唐诗品汇》:“冉诗‘篱落’一联,澄澹自足,已开姚合、贾岛门径。”
2. 乔亿《大历诗略》:“‘已闻’‘更道’四字,如家常口语,而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3. 贺裳《载酒园诗话》:“皇甫御史‘朝朝忆玄度’较襄阳‘还将两行泪’更为含蓄温厚。”
4. 沈德潜《唐诗别裁》:“结语妙在‘非是’二字,将无形思念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清风。”
5.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大历诸子送别诗,独皇甫茂政(冉字)能于淡处见浓,此诗‘村墟水自通’五字尤得画理。”
以上为【送王绪剡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