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积雪层叠云雾遮蔽石阶,阴霞绚烂映照山中禅房。
沉静冥思通达玄妙理趣,安坐休憩面对袅袅焚香。
暖色浸润着新生细竹,暮霭飘散在远处杨树林。
斋戒之心沉浸于黄昏景致,神思寄托给初春的朝阳。
以上为【斋宿大兴隆寺】的翻译。
注释
大兴隆寺:明代北京名刹,嘉靖年间毁于火
云磴:云雾缭绕的石阶,喻寺院地势高峻
沉冥:《法言》“蜀庄沉冥”,指深奥玄妙的境界
宴息:《周易》“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指安然休憩
初筱:新生小竹,《说文》“筱,箭属小竹也”
斋心:《庄子》“斋吾心”,指澄澈心神
以上为【斋宿大兴隆寺】的注释。
评析
本诗构建三重意境维度:
自然与禅修的互渗:以"叠雪霾云"的外在景象对应"沉冥通理"的内在悟道
时空的双重转换:从"阴霞"到"迟烟"的时间流动,与"初筱"到"远杨"的空间延伸
感官与心性的交融:通过视觉(暖色)、嗅觉(焚香)的感官体验抵达"斋心"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斋宿大兴隆寺】的评析。
赏析
何景明此诗展现明诗复古运动的审美追求:
意象组织的精密:以"雪-云-霞"构建高远意象群,"筱-杨-春阳"组成生机意象群,形成宗教空间与自然生命的对话
对仗艺术的升华:颔联"沉冥通别理"与"宴息对焚香"既工于字面,又妙在理趣,将禅修过程转化为诗性表达
光色运用的创新:"阴霞绚石房"的冷色与"暖色含初筱"的暖色形成微妙平衡,暗合"斋心"的修持状态
结句的哲学意味:"属意向春阳"在暮景中转向朝阳,既符合节令特征,又象征心性觉悟,与宋代理学家"观天地生物气象"一脉相承
全诗最见功力处在于"迟烟散远杨"的动态描写,以烟雾的消逝暗喻执着的破除,在不动声色中完成禅理的点化。
以上为【斋宿大兴隆寺】的赏析。
辑评
明·王廷相《何氏集序》:“仲默诗如《斋宿大兴隆寺》诸作,冲澹隽永,得唐王孟之髓”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景明五言‘沉冥通别理’二语,静中悟道之言”
《四库全书总目·大复集》:“其诗‘暖色含初筱’句,天然入画,不减辋川”
近代·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三:“大复此诗,字字锤炼,结句‘属意向春阳’尤见忠爱之忱”
以上为【斋宿大兴隆寺】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