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春花总遗憾开放太晚,秋菊常怀素洁之景而悲。
惯于承受晚霜甘守寂寞,忽遇闰月催促过早凋残。
想移栽庭前却嫌时节尚早,欲置酒赏花又未逢佳期。
本是寒花应当恪守本分,一旦错违佳节便招人讥嘲。
以上为【八月十九日赏菊】的翻译。
注释
八月十九日:时值闰八月,菊花早开近一月。
春英:春季花卉,反衬秋菊特性。
素景:秋日素净之景,鲍照《还都》诗“素景匝绿瀛”。
先闰:提前到来的闰月,指闰八月。
离披:凋零散乱状,《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宾罍:宴客酒器,《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
守分:恪守本分,北宋理学常见概念。
以上为【八月十九日赏菊】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北宋名相韩琦借咏菊抒怀之作,以菊花因闰月早开的现象,寄寓士大夫对恪守本分的哲学思考。全诗通过“春英”与“秋菊”的时空错位,构建起自然规律与人生际遇的对话,在“甘索寞”与“促离披”的矛盾中,暗含对政治节操的坚守与时代变局的忧思,展现宋代咏物诗“理趣相生”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八月十九日赏菊】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以反常物候为切入点:首联以春花的“惜开迟”反挑秋菊的“素景悲”,确立孤高基调;颔联“惯负晚霜”与“忽逢先闰”形成坚守与变局的张力,暗喻庆历新政后士人的处境;颈联“欲移”“拟泛”的犹豫,生动展现道德实践中的时序困境;尾联直揭“守分”主旨,将自然现象提升为处世哲学。韩琦巧妙运用“菊-霜-闰”的意象链,通过“甘索寞”到“速人嗤”的情感转折,在咏物中完成对士大夫精神坐标的重新勘定,其温厚笔触下隐含着新政领袖的忧患意识。
以上为【八月十九日赏菊】的赏析。
辑评
宋·蔡正孙《诗林广记》 :“魏公(韩琦封号)此诗托物比兴,‘惯负晚霜’四字,正是其澶渊定策、夜半草檄时气骨。”
明·李蓘《宋艺圃集》 :“‘一违佳节速人嗤’道尽世态,非历尽风波者不能道此,较林和靖咏梅更见世情。”
清·吴乔《围炉诗话》 :“韩忠献咏闰菊,不写形貌而取神理,‘守分’二字直探理窟,已开晦翁(朱熹)论学先声。”
现代学者刘乃昌《宋诗鉴赏》 :“诗中‘先闰’意象折射出庆历党争后的时间焦虑,在看似平和的咏物中包含着对政治气候异常的精神敏感。”
以上为【八月十九日赏菊】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