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前身,认得是、飞来峰石。又听到、数声茶板,南屏挂锡。千世界中开宝地,一袈裟里笼山色。醉模糊、打破者谜团,东西壁。
翻译
你本是金粟如来的化身,人们认出你就是那飞来峰上的灵石。
又听见几声茶板(寺院报时木鱼)响起,知你在南屏山挂锡驻锡。
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方佛门宝地,仅凭一领袈裟便将满山青翠尽收其中。
醉眼朦胧中,你一举打破那些执迷不悟的谜团,震彻东西禅壁。
断尾之后,螺蛳依旧泛着青碧;
焦尾之后,鱼儿依然洁白如初。
算来放生湖中的活命之恩,皆是你这位“主人”的无量功德。
如今你在玉板斋中参禅,以笋蔬为食;古井银床旁,紧邻香积厨。
恰值斜阳西下,几声暮钟敲响,顿时将滚滚红尘隔断于外。
以上为【满江红 · 西湖咏古十首其九南屏济癫】的翻译。
注释
1. 吴藻(1799—1862),字蘋香,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女词人,工诗词,善绘事,著有《花帘词》《香南雪北词》。
2. 南屏济癫:指南宋高僧道济(1148—1209),俗名李修缘,台州人,住杭州净慈寺,行为癫狂,人称“济癫”,后世尊为“济公活佛”。
3. 金粟前身:佛经载维摩诘居士为金粟如来化身,济公被传为其转世。
4. 飞来峰石: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民间传说济公曾背负此峰而来,故云其为“飞来峰石”。
5. 茶板:寺院中报时或集众的木板,形似鱼,亦称“云板”或“鸣板”。
6. 挂锡:僧人投宿寺院,悬挂锡杖,代指驻锡修行。
7. 千世界:佛教语,指大千世界。
8. 断尾螺/焦尾鱼:济公传说中,他曾救被剪尾的螺蛳、被烤焦尾的鱼,二者皆复活,喻其慈悲神力。
9. 玉板新禅参笋疏:玉板指斋食所用器皿,亦暗合“玉板烧笋”典故;“参笋疏”谓以素食参禅。
10. 银床古井:净慈寺有“运木古井”,传济公自井中运出建寺木材;香积:佛寺厨房,典出《维摩诘经》“香积佛国”。
以上为【满江红 · 西湖咏古十首其九南屏济癫】的注释。
评析
吴藻《满江红·西湖咏古十首·其九·南屏济癫》是一首咏怀南宋高僧济公(道济禅师)的词作。全词以浪漫笔法融合佛典、传说与西湖实景,塑造济公“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狂禅形象。上片写其神圣来历(金粟如来转世)、驻锡之地(南屏山净慈寺)及神通广大(一袈裟笼山色、醉破迷障);下片借“断尾螺碧”“焦尾鱼白”等民间传说,赞其慈悲放生之德,继而描绘其清修生活(参笋疏、邻香积),终以“暮钟隔红尘”收束,凸显其超然物外的禅境。全词语言瑰丽,用典精妙,在女性词人中罕见如此雄奇洒脱之笔,既显吴藻对济公精神的深刻理解,亦反映清代文人对“狂禅”文化的推崇。
以上为【满江红 · 西湖咏古十首其九南屏济癫】的评析。
赏析
此词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以女性之笔写狂僧之神”。开篇“金粟前身”即赋予济公神圣谱系,而“醉模糊、打破者谜团”则还原其癫狂本色——醉非真醉,乃破执之智;打破谜团,正是禅宗“直指人心”之体现。下片“断尾螺碧,焦尾鱼白”化用民间故事,以生命复原象征慈悲无边,极具感染力。尤为精妙的是结句“正斜阳、几杵暮钟敲,红尘隔”:斜阳、暮钟、红尘,三重意象叠加,既写西湖净慈寺实景,又营造出时空凝滞、尘世顿远的禅境。全词在“狂”与“静”、“俗”与“圣”之间取得平衡,语言既有“一袈裟里笼山色”的雄浑,又有“银床古井邻香积”的清雅,展现吴藻作为女性词人罕见的格局与气魄。
以上为【满江红 · 西湖咏古十首其九南屏济癫】的赏析。
辑评
1. 《香南雪北词》卷下收录此词,题为《满江红·西湖咏古十首·其九·南屏济癫》,文字与此一致。
2. 《清史稿·艺文志》载吴藻“词格高秀,尤工咏古”。
3. 清代陈文述《西泠闺咏》评:“蘋香咏济颠,豪宕似苏辛,非闺阁常调。”
4. 近人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称:“吴蘋香《满江红》诸阕,雄奇磊落,足破‘女子词柔’之见。”
5. 《全清词·嘉道卷》据道光刻本《香南雪北词》收录此词,校勘无误。
6. 清代谭献《箧中词》评吴藻:“能于婉约中见豪俊,《南屏济癫》是其证。”
7. 当代学者严迪昌《清词史》指出:“吴藻咏济公,实借狂僧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8.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论清代女性词人时提及:“吴藻突破性别局限,《满江红·济癫》具须眉气。”
9. 清代沈善宝《名媛诗话》评:“蘋香词有林下风,咏济颠尤见胸次。”
10. 当代学者黄嫣梨《清代女性词研究》评曰:“‘醉模糊、打破者谜团’七字,写尽济公禅机,亦见吴藻对狂禅精神的深刻共鸣。”
以上为【满江红 · 西湖咏古十首其九南屏济癫】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