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潺水千年依旧碧绿流淌,山城历经朝代更迭屡易其名。
田野肥沃可知民风淳厚,百姓俊秀推想时世太平。
雄关拱卫着庞统侯爵墓冢,农人耕锄在诸葛丞相营址。
峰峦回转处故乡渐近,暮色苍茫中马蹄声格外轻快。
以上为【绵州】的翻译。
注释
绵州:今四川绵阳,汉称涪城,唐改绵州
潺水:指涪江,嘉陵江支流
庞侯墓:蜀汉军师庞统葬处,追赠关内侯
汉相营:诸葛亮北伐曾在此屯兵
民秀:化用《礼记》“人物俊秀”,兼指人才与风俗
以上为【绵州】的注释。
评析
此诗作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张问陶由京返川途中。诗人时任翰林院检讨,对官场生态渐生倦意,故里山水成为其精神栖息地。绵州作为蜀道重要节点,承载着其多次往返的集体记忆。
这首诗在八句四十字中构建了多重意蕴空间:
表层:山水行旅的即景书写
中层:历史文化的记忆重构
深层:士人归乡的精神图腾
其将地理空间转化为诗性空间的创作实践,堪称清代山水诗“以灵性驾驭传统”的典范之作,至今仍能引发现代人对故乡与远方的永恒思考。
以上为【绵州】的评析。
赏析
1. 时空交织的立体构图
首联以“依然绿”与“几易名”形成自然永恒与人事变迁的强烈对比:
纵向:潺水穿越时空的绿色血脉
横向:山城在历史中的身份流转
开启宏大的时空叙事框架。
2. 民生观察的深度透视
颔联通过“田腴—俗厚”“民秀—时平”的因果推演,展现儒家政治理想:
土地肥沃不仅是自然馈赠,更是淳朴民风的产物
百姓俊秀不仅是天生丽质,更是太平盛世的映射
实现从物象到心象的升华。
3. 历史记忆的现场激活
颈联将三国遗迹纳入当下生活图景:
“关拥”二字赋予庞统墓永恒守护的象征意义
“人耕”动作使诸葛亮营址焕发现世生机
历史英雄与平凡农夫在土地上达成和解。
4. 归途意象的双重诠释
尾联“峰回”既是地理转折更是心理转换:
空间:山峦叠嶂中的路径变化
心境:宦游之人对归乡的迫切期待
“马蹄轻”三字将物理速度转化为心理轻盈感,完成全诗的情绪升华。
以上为【绵州】的赏析。
辑评
清·袁枚《随园诗话》:“船山《绵州》诗,最近唐人风韵。『田腴知俗厚』五字,可作一部《循吏传》注脚。”
近代·钱仲联《清诗精华录》:“张问陶蜀中山水诗,能于雄奇中见空灵。《绵州》颈联化典无痕,足见性灵派真本领。”
现代·严迪昌《清诗史》:“『日暮马蹄轻』与王维『落日五陵游』神韵相通,然船山更多一份宦海倦游的沧桑感。”
以上为【绵州】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