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纵目远眺春城暮色笼罩在夕阳里,
木棉花絮在风中飞舞伴着急落残红。
全无造福百姓的实际用处,
空自辜负了遮天蔽日的奇异鲜红。
以上为【春日杂诗】的翻译。
注释
春城:此处指春日中的城市
木棉:又名英雄树,先开花后长叶,花红絮白
衣被苍生:语出《尚书·尧典》“衣被苍生”,原指庇护百姓,此处双关木棉不能织布制衣
异红:特指木棉花的奇异红色
苍生:百姓
空负:白白辜负
以上为【春日杂诗】的注释。
评析
此诗采用咏物讽喻手法。前两句以“夕照”“落花”营造衰颓意境,暗示时代氛围;后两句直指木棉华而不实,借物批判。诗人抓住木棉“花红无实”的特点,以“绝无”“空负”形成强烈否定,将自然物象提升至社会批判层面。全诗在春日美景与深刻讽刺间形成巨大张力,体现了清末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的清醒认知。
以上为【春日杂诗】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展现了丘逢甲作为近代爱国诗人的典型风格。前两句写景中含象征,“夕照”意象暗喻清末国运,“飞絮”暗指时局飘零。后两句议论锋芒毕露,直刺那些徒有虚名、无益世用的存在。木棉在传统中本具英雄意象,诗人却反向立意,揭示其“遮天”却无“衣被”之用的本质,实为对当时众多标榜维新却无实绩的官僚士大夫的尖锐讽刺。全诗以日常物象承载重大命题,在短短28字中完成从审美到审丑的视角转换,体现近代诗歌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特征。
以上为【春日杂诗】的赏析。
辑评
丘复《岭云海日楼诗钞·跋》:“仙根工感愤之作,此诗借物讽世,尤见其胸次块垒。”
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逢甲诗雷霆霹雳,此作可见其金刚怒目之态。”
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仙根七绝最有风神,然如《春日杂诗》之类,则又剑拔弩张矣。”
以上为【春日杂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