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秦始皇威震天下,
六国侯邦日渐倾颓。
张良报韩的赤诚之心,
忠愤情怀无处施展。
路遇眉发皓白的老翁,
感激知遇内心相契。
屈身恭敬长跪拾履,
忍心耐性甘守谦卑。
大丈夫怀有远大谋略,
岂会拘泥细小礼节。
殷勤献上袖中兵书,
终成帝王一代军师。
功成后辟谷隐去,
永与赤松子相约同游。
至今圯桥古道犹在,
千载令人追思不已。
以上为【张良进履】的翻译。
注释
嬴君: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
相韩心:张良祖辈五世相韩,《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家僮三百人”
庞眉叟:眉毛花白的老者,指黄石公
辟榖:道家不食五谷的修行方式,《史记》“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赤松:赤松子,上古仙人,《列仙传》“神农时雨师也”
以上为【张良进履】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历史兴衰为背景,通过“震六合”与“日已隳”的对比,凸显张良在时代剧变中的坚守。诗中“屈体但长跪”与“忍性能自卑”的细节描写,将道家“柔弱胜刚强”的哲学转化为具体行为。“小节宁顾之”的价值观判断,既肯定张良的隐忍智慧,又暗含对明代士风过于拘礼的批判。尾联“千载令人思”的悠远余韵,将历史典故升华为永恒的精神象征。
以上为【张良进履】的评析。
赏析
全诗建构三重时空维度:历史维度(嬴君六合)、传奇维度(圯桥进履)、永恒维度(千载追思)。诗人巧妙运用“区区”与“远略”的语义反差,“忠愤”与“忍性”的情感矛盾,在张良形象中注入丰富的哲学内涵。特别是“殷勤袖简册”的转捩点设计,将前文的压抑感彻底释放,证明“忍小谋大”的生命智慧。这种对历史人物的诗学重塑,既延续司马迁“忍小忿而就大谋”的史识,又体现明代士人在严酷政治环境中对生存策略的深刻思考。
以上为【张良进履】的赏析。
辑评
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王恭《张良进履》诗,‘丈夫有远略,小节宁顾之’二语,道破子房一生机括,可作《留侯论》注脚。”
清·朱彝尊《明诗综》:“中安(王恭)此诗结句‘千载令人思’,与李太白‘唯见碧流水’同一苍茫,俱得咏史三昧。”
近代·陈田《明诗纪事》:“‘屈体但长跪’五字写尽英雄未遇时情状,较之王维‘樵客初传汉姓名’更见沉郁。”
当代·廖可斌《明代文学思潮史》:“此诗展现明初闽中诗派特征:将历史反思与道家哲学结合,在咏史中寄寓现实关怀。”
以上为【张良进履】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