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刚驶出辽阔湖面,便见一带青山横亘眼前。
人生行旅处处皆如此景,何必妄言超脱尘世方得清闲。
以上为【出湖见山】的翻译。
注释
1. 出湖:驶出湖泊
2. 长湖:狭长的湖泊
3. 一带:形容山势连绵如带
4. 横青山:青翠山峦横亘
5. 行处:所行之处
6. 必如此:必然如此
7. 出世闲:超脱尘世的闲适
8. 何云:何必说
9. 方:刚刚
10. 闲:清闲境界
以上为【出湖见山】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简净笔触勾画即目所见,却蕴含深刻禅理。前两句“长湖出口”与“青山横陈”形成空间转换的戏剧性瞬间,后两句陡然升华,以“行处必如此”的道破天机,对“出世闲”的传统隐逸观念进行解构。全诗在二十字间完成从物理空间到哲学境界的跃升,体现明代吴中诗人“即事见理”的思维特征。
以上为【出湖见山】的评析。
赏析
祝允明此诗在微型尺幅中构建起宏阔的哲学观照。首句“长湖方出口”以动态叙事开启,一个“方”字精准捕捉时空转换的刹那,暗喻人生阶段的更迭。次句“横青山”的阻断意象,既写实景又象征前行途中必然遭遇的障碍,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形成互文。后两句最具颠覆性:“行处必如此”将特定场景提升为普遍规律,揭示处处皆道场、事事可修心的禅理;“何云出世闲”则直指将隐逸等同于空间转移的认知误区,与慧能“佛法在世间”的禅宗思想深相契合。全诗通过湖山相接的自然图景,在出行与归隐、入世与出世的传统二元对立中,开辟出“即世而出世”的第三重境界,展现明代心学思潮下士人精神世界的深度拓展。
以上为【出湖见山】的赏析。
辑评
1.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希哲绝句‘行处必如此’五字,真得拈花微笑之妙,较之寒山、拾益尤见文士禅机。”
2.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允明‘何云出世闲’之诘,与阳明‘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同见明中期心学影响。”
3. 近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四句二十字间具《坛经》规模,可作明代居士佛教诗观止。”
4. 陈书录《明代诗文的演变》:“诗中‘横青山’意象,既承郭熙‘平远之势’画理,又见王艮‘百姓日用即道’思想渗透。”
5. 黄卓越《明代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对‘出世闲’的质疑,反映成弘间吴中文人从隐逸传统向市隐形态的价值转型。”
以上为【出湖见山】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