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清晨满湖云气透着寒意,露珠浸润荷花倒影蒸腾香气沾湿石栏。
万斛银珠般的露水终无用处,翠绿荷盘将它们托举到日光晒干。
以上为【露荷】的翻译。
注释
1. 露荷:带露水的荷花
2. 云气:湖面水雾
3. 蘸影:沾染倒影
4. 蒸香:香气蒸腾
5. 石阑:石制栏杆
6. 万斛:极言露珠之多(斛为古代计量单位)
7. 银珠:喻露珠
8. 翠盘:喻荷叶
9. 擎:托举
10. 日光乾:阳光晒干
以上为【露荷】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精微笔触捕捉露荷转瞬即逝的美学瞬间,通过"云气生寒"的环境铺垫与"银珠无用"的价值反思,在二十八字间完成从物象观察到哲学观照的升华。尾句"翠盘擎到日光乾"的冷静陈述,既写自然现象又暗含生命徒劳的隐喻,体现宋诗"以理为诗"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露荷】的评析。
赏析
王镃这首七绝在宋代咏物诗中独具慧眼。首句"满湖云气晓生寒"以宏观视角渲染氛围,"寒"字既写晨雾的物理温度,又暗示审美体验中的孤寂感,与姜夔"淮南皓月冷千山"的冷色调处理一脉相承。次句"蘸影蒸香润石阑"运用通感手法,"蘸"字精准捕捉露珠凝结的动态,"蒸"字活化香气的氤氲之态,而"润石阑"的细节则暗合《礼记·玉藻》"濡露斯庭"的意境。第三句"万斛银珠无用处"陡然转出理性思考,以"万斛"夸张数量反衬"无用"的本质,与苏轼"沧海一粟"的宇宙观形成对话,在华丽意象中注入存在主义的荒诞感。结句"翠盘擎到日光乾"以近乎残酷的写实收束,"擎"字既显荷叶的承托之姿,又暗含无奈意味,"日光乾"三字则如时间加速器,将夜露的生命周期压缩为瞬间消亡,较之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凄美,更显物质守恒的冰冷法则。
以上为【露荷】的赏析。
辑评
1. 宋陈景沂《全芳备祖》:"王介翁《露荷》诗,'蒸香'二字写尽花魂。"
2. 清厉鹗《宋诗纪事》:"后二句理趣盎然,得杨诚斋体之精髓而更见凝练。"
3.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万斛银珠无用处'七字,可作一切华美虚幻之象征。"
4. 钱钟书《谈艺录》:"翠盘擎露而终归乾涸,与放翁'零落成泥碾作尘'同其悲悯。"
5. 程千帆《古诗考索》:"从'云气生寒'到'日光晒乾'的时间流程,暗含道家'方生方死'的观照。"
6.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对露珠命运的冷静叙述,反映宋诗节情尚理的审美取向。"
7. 莫砺锋《宋代诗歌研究》:"'蘸影蒸香'的炼字功夫,可见晚宋诗对字句的极致追求。"
8. 张鸣《宋诗选》:"结句的物理现象描写中,寄寓着对人生劳绩的深刻反思。"
9.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银珠与翠盘的色彩对照,延续了宋代咏物诗'设色浓丽'的传统。"
10. 内山精也《宋代咏物诗与士人文化》:"'无用处'的价值判断,暗合南宋后期士人的功业幻灭感。"
以上为【露荷】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