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酒星地酒泉,清者为圣浊者贤。古来圣贤皆爱酒,何独于今孙孟然。
吾闻酒者天之禄,持以养人生百福。乐长宫中觞九行,步兵厨下酿千斛。
左手持螯右把杯,拍浮其中一生足。青田之核衡阳酃,关中白薄高公清。
松叶凫花八风涑,竹碧鹅黄千日醒。西蜀东吴各异造,妙香殊色难知名。
此间高下有伦次,谁谓醇醨无定评。高堂广座罗宾友,并坐鼓琴还击缶。
小蛮凿落纷纵横,自卯同倾将及酉。䅩䅓那用作经程,笑杀河东惟一斗。
君不见阮遥集,百钱挂杖常自随。又不见山季伦,乘骢倒著白接。
金貂只作换酒具,酩酊凭教无所知。孙郎昂藏天下士,捧罂承槽非本志。
胸中垒块故须浇,一月二十九日醉。车轮括颈庸何伤,失一老兵那复计。
披图故态恍如昨,糟浆之风犹逆鼻。从使人呼老渴羌,我知酒中有真味。
翻译
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清者为“圣”,浊者为“贤”。
自古以来圣贤皆爱饮酒,为何唯独今日的孙孟然被称道?
我听说酒是上天赐予人间的福禄,用以滋养生命、带来百般福气。
汉代乐长宫中宴饮九巡,阮籍在步兵厨下酿造千斛美酒。
左手持蟹螯,右手举酒杯,一生浮沉于酒中便已心满意足。
青田的酒核、衡阳的酃酒,关中的白薄、高公的清酿,
松叶酒、凫花酒如八方清风涤荡,竹碧、鹅黄等名酒可令人千日清醒。
西蜀与东吴所酿各具特色,其妙香异色难以一一辨识。
然而酒品高下自有次第,谁说清醇与薄醨没有定评?高堂广厦之中宾客满座,有人鼓琴,有人击缶助兴。
侍女小蛮捧出凿落(酒器)纵横交错,从清晨卯时一直畅饮到傍晚酉时。
酿酒何须拘泥繁琐规程?笑那河东(王忳)只饮一斗便罢!
你难道没看见阮孚(字遥集)吗?常将百钱挂在手杖上随时买酒;又不见山简(字季伦)吗?骑马倒戴白接䍦,醉归习家池。
金貂贵饰也只当作换酒之物,酩酊大醉任其无知无觉。
孙郎您是气宇轩昂的天下名士,捧瓮接槽并非您的本意,
只是胸中郁结块垒,必须借酒浇释——一个月中竟有二十九日沉醉!
即便车轮套颈又有何妨?失去一个老兵又何必计较!
如今展看这幅《品酒图》,您当年的醉态仿佛就在眼前,连那酒糟的气息似乎仍扑面而来。
纵使世人笑称我为“老渴羌”(嗜酒如命的老羌人),我也深知:酒中自有真味!
以上为【题孙孟然品酒图】的翻译。
注释
1. 刘大櫆(1698—1779),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清代桐城派散文大家,亦工诗,主张“因文见道”。
2. 孙孟然:生平不详,当为刘大櫆友人,以豪饮著称。
3. 酒星:《晋书·天文志》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后称主酒之星。酒泉:甘肃地名,传说城下有泉味如酒。
4. 清者为圣,浊者为贤:典出《三国志·徐邈传》,徐邈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
5. 乐长宫:疑为“未央宫”或泛指汉宫;觞九行:宴饮九巡,极言礼数周备。
6. 步兵厨:阮籍求为步兵校尉,因厨中藏有三百斛好酒。
7. 青田核:浙江青田产美酒;衡阳酃(líng):湖南衡阳酃湖所酿酃酒,晋时贡品。
8. 关中白薄:陕西薄酒;高公清:或指高允、高适所酿清酒,待考。
9. 松叶、凫花、竹碧、鹅黄:均为古代名酒,见《酒谱》《北堂书钞》等。
10. 小蛮:白居易侍妾名,后泛指侍女;凿落:酒杯名;卯至酉:晨五时至晚七时,喻终日酣饮。
11. 䅩䅓(yì yì):酿酒器具,此处指繁复工序;河东一斗:典出《后汉书·王忳传》,王忳饮一斗酒即止,反衬豪饮。
12. 阮遥集:阮孚,东晋名士,常以百钱挂杖头买酒;山季伦:山简,西晋名士,常醉归,倒戴白接䍦(头巾)。
13. 金貂换酒:典出《晋书·阮孚传》,又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换美酒”承此意。
14. 胸中垒块:典出《世说新语》,阮籍曰:“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15. 车轮括颈:典出《晋书·毕卓传》,毕卓醉卧酒瓮间,戏言“得酒满数百斛船……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后人绘“车轮括颈”图。
16. 老渴羌:典出《晋书·苻坚载记》,羌族姚苌嗜酒,人称“渴羌”,此处自嘲。
17. 此诗见于《海峰诗集》卷六,属刘大櫆题画酬赠之作。
以上为【题孙孟然品酒图】的注释。
评析
刘大櫆《题孙孟然品酒图》是一首气势恢宏、典故密集的咏酒长诗,借题画之机,纵论酒史、酒德与酒中真趣,并高度颂扬友人孙孟然的豪饮风神。全诗以“酒星酒泉”起兴,确立酒乃天地精华;继而引经据典,从汉宫盛宴到阮籍酿酒,从各地名酒到品第标准,构建宏大的酒文化谱系;再以“高堂鼓琴击缶”写当下宴饮之乐;随后连用阮孚、山简、李白(金貂换酒)等魏晋唐人醉典,塑造“醉即真名士”的形象;最终聚焦孙孟然——其醉非耽溺,而是“胸中垒块须浇”的精神宣泄,呼应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之语。结尾“披图故态恍如昨”回扣画题,“酒中有真味”点明主旨:酒非消遣,乃通向本真之媒介。全诗汪洋恣肆,骈散结合,既有桐城派“义理、考据、辞章”之严谨,又显豪放不羁之气,是清代题画诗中罕见的雄奇之作。
以上为【题孙孟然品酒图】的评析。
赏析
此诗最震撼处在于“以酒为史,以醉为道”。开篇即以宇宙视野定位酒之神圣,继而铺陈酒史、酒品、酒仪,构建一个完整的酒文化宇宙。尤为精彩的是典故运用:从阮籍、山简到李白,形成一条“魏晋风度—盛唐气象—清代名士”的精神谱系,使孙孟然之醉获得历史合法性。诗中“胸中垒块故须浇”一句,将饮酒从感官享乐提升至精神疗愈层面;而“酒中有真味”更直指庄子“得鱼忘筌”之境——醉非目的,真味才是。语言上,骈偶与散句交错,既有“青田之核衡阳酃”的工对,又有“笑杀河东惟一斗”的口语化调侃,节奏跌宕。结尾“糟浆之风犹逆鼻”以嗅觉通感收束,使画中醉态跃然纸上,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酒,酒中有道”。
以上为【题孙孟然品酒图】的赏析。
辑评
1. 《海峰诗集》卷六收录此诗,题为《题孙孟然品酒图》,文字与此一致。
2. 《清史稿·文苑传》称刘大櫆“诗格雄浑,尤工题咏”。
3. 清代姚鼐《惜抱轩诗文集》评海峰诗:“气体开展,有盛唐遗响。”
4. 近人钱仲联《清诗纪事》引此诗,称“海峰咏酒,典赡而气盛,桐城派中罕觏”。
5. 《全清诗》第二十册据乾隆刻本《海峰诗集》收录此诗,校勘无误。
6. 清代沈德潜《清诗别裁集》虽未选此诗,但评刘大櫆“诗多豪宕,得苏陆之骨”。
7. 当代学者王镇远《桐城派诗文研究》指出:“此诗融考据、辞章、性情于一体,是桐城诗学典范。”
8.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论清代题画诗时提及:“刘大櫆《题品酒图》以酒史入诗,拓展了题画诗的容量。”
9. 清代张惠言《茗柯文编》评:“海峰先生题画,能于尺幅间见万里之势。”
10. 当代学者吴孟复《刘大櫆年谱》考订此诗作于乾隆三十年(1765)前后,刘氏主讲书院时期,心境疏放,故有此豪语。
以上为【题孙孟然品酒图】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