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锦衣乐伎翠眉女子莫要心疑,色衰言忤便情意骤离。
偶得应诺如山岳动摇,背后诋毁又有谁知。
行路担忧风雨备好舟船,那风东西乱流,波翻浪涌从不停休。
泊船靠岸系缆树根,那是何种鸟儿喧嚷翻飞,愿弃此曲免惹心烦。
以上为【行路难】的翻译。
注释
1. 锦笙翠蛾:锦衣乐伎与黛眉歌女,代指权贵门客
2. 色销言忤:容颜衰退言语冒犯,《史记·吕不韦列传》“色衰而爱弛”
3. 响诺山岳:承诺如山,《后汉书·党锢传》“一诺千金重”
4. 诋訾:毁谤非议,《庄子·山木》“捐迹于诋訾之间”
5. 川涂:水路行程,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河流有急澜,浮骖无缓辙”
6. 缆树:系船于树,杜甫《春日江村》“缆船溪边树”
以上为【行路难】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乐府古题抒写世态炎凉,通过“锦笙翠蛾”的色衰爱弛与“响诺山移”的世情反复,构建出明代士人仕途险恶的隐喻空间。李梦阳巧妙将“川涂忧风”的自然险阻与“背面诋訾”的人心叵测相映照,在长短错落的句式中展现前七子“诗必盛唐”的复古实践。
以上为【行路难】的评析。
赏析
此诗前四句以闺怨题材起兴:“锦笙翠蛾”的香艳意象暗喻仕途逢迎,“色销言忤”陡转直下,揭示利益之交的脆弱。“响诺山移”用夸张笔法写权势之重,“背面诋訾”则撕破虚伪面纱,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形成跨时空对话。中三句转写行路艰难:“忧风备舟”的未雨绸缪,反被“东西流”的无常风向瓦解,“波翻浪侧”的持续险境,正是官场倾轧的生动写照。末三句以泊船避风作结:“缆树根”的暂得安宁,却被喧鸟惊破,最终“愿置此曲”的决绝,与其《空间集》中“英雄半死生”的慨叹一脉相承。全诗在乐府体式中杂糅骚体句式,实践了其“真诗在民间”的文学主张。
以上为【行路难】的赏析。
辑评
1.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献吉《行路难》‘偶投响诺山岳移’,直追鲍明远《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而峻峭过之。”
2.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卷四:“‘彼风东西流’五字写尽世态,结语‘愿置此曲’与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同是愤极而作旷达语。”
3. 今.邓绍基《明代文学史》:“诗中‘泊船倚岸缆树根’的意象组合,可见李梦阳将杜甫《宿江边阁》的句法融入乐府创作的尝试。”
4. 今.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背面诋訾孰复知’与其《上孝宗皇帝书》‘今人不复知有忠义’形成互文,反映弘治朝言路闭塞的现实。”
以上为【行路难】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