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瀑布从半空中倾泻而下,轰鸣声飞荡落入人间。
莫说这水潭看似狭小,它奔涌的力量足以摇动整座匡庐(庐山)。
以上为【开先寺五首】的翻译。
注释
开先寺:位于庐山南麓,始建于南唐,寺侧有著名瀑布马尾泉。
匡庐山:即庐山,相传殷周时期匡俗兄弟在此结庐隐居,故得名。
飞响:既指瀑布飞泻的动态,亦含其轰鸣之声,视听结合。
摇动:双关语,既写潭水震荡的自然景象,亦隐喻自然伟力对观者心灵的震撼。
以上为【开先寺五首】的注释。
评析
艺术特色:
语言极简而意境宏阔,继承盛唐山水绝句的精炼传统。
动态描写突出(“飞”“落”“摇动”),赋予自然景观强烈生命力。
思想内涵:
突破宋代以降柔婉诗风,重现汉唐气象,体现明代复古派“格调说”主张。
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对潜在力量的推崇,暗含对时代变革的期待。
以上为【开先寺五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二十字浓缩山水精神,展现李梦阳作为明代复古派领袖的雄浑诗风:
视角奇崛:首句“瀑布半天上”以仰视视角强化瀑布悬天坠地的气势,与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异曲同工。
通感妙用:“飞响”一词融合视觉(飞)与听觉(响),使画面具有立体冲击力。
小大辩证:后两句通过“潭小”与“摇动匡庐”的对比,揭示内在力量远超外在形貌的哲学思考,暗含作者对微观见宏观的审美认知。
暗喻心境:瀑布的奔涌不息亦可视为诗人豪迈激情的投射,呼应其文学革新中“文必秦汉”的磅礴主张。
以上为【开先寺五首】的赏析。
辑评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
“空同(李梦阳)五绝得唐人三昧,如《开先寺》篇,二十字中具万里势。”
清代沈德潜《明诗别裁集》:
“‘摇动’二字魄力惊人,虽渊明《饮酒》、太白《望瀑》不能过也。”
近代学者钱钟书《谈艺录》:
“李梦阳以‘潭小撼山’之理喻诗,谓短章亦可载雄浑之气,此其复古实践之妙处。”
正德六年(1511年),李梦阳任江西提学副使期间遍游庐山。开先寺瀑布的壮景激发其诗情,此诗即为组诗之首。作品既是对自然奇观的礼赞,亦寄托了作者在文学革新中欲以复古之力震动文坛的抱负。
以上为【开先寺五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