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万古荒坟依然存在,我悠然独自前来寻访。
红粉佳人的踪迹已寂寥无踪,黄泉之路幽冥深邃。
蔓草映照着寒冽的水面,空寂郊野笼罩在夕阴之中。
风流往事空余佳句传诵,吟诗远眺令人感伤。
以上为【苏小小墓】的翻译。
注释
1. 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古乐府有《苏小小歌》
2. 红粉:代指美人,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坐,两行红粉一时回"
3. 黄泉:地下深处,《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4. 蔓草:蔓生杂草,《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5. 暧夕阴:暮色朦胧,陶渊明《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
以上为【苏小小墓】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寻访古迹为线索,通过"万古荒坟"与"悠然独寻"的时空对话,构建出深邃的历史苍茫感。中间两联"寂寥红粉尽"的生命虚无与"蔓草映寒水"的自然永恒形成鲜明对照,在"空郊暧夕阴"的朦胧光影中,将具体的历史人物升华为普遍的生命意象。尾联"风流佳句"与"吟眺伤心"的矛盾统一,揭示出文学记忆对现实消逝的诗意补偿,体现中唐怀古诗"冷寂幽深"的审美特质。
以上为【苏小小墓】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律在艺术上呈现三重意境:首联以"万古"与"独寻"的时空张力开篇,凸显主体面对历史遗迹的孤寂感;颔联"红粉尽"与"黄泉深"的垂直空间隐喻,将生命短暂与死亡永恒并置,完成第一次哲学升华;颈联转写自然景象,"蔓草寒水"的视觉清冷与"空郊夕阴"的光影暧昧,共同营造出恍惚迷离的感知现场;尾联最具辩证色彩,"风流佳句"的文学不朽与"吟眺伤心"的现实感伤相互解构,最终在审美活动中达成对生命局限的超越。全诗最深刻处在于对"寻"字的诠释——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探访,更是对存在意义的追问,这种将怀古主题深化为生命哲思的笔法,正是权德舆作为中唐思想家诗人的独特贡献。
以上为【苏小小墓】的赏析。
辑评
1. 谭元春《唐诗归》:"'寂寥红粉尽,冥寞黄泉深'十字,说尽古今佳人命薄,较白香山'脂肤荑手不牢固'更见苍茫。"
2.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权文公诗多典重,此作特见清空,'蔓草映寒水'一联,尤得谢客山水遗韵。"
3. 贺裳《载酒园诗话》:"结语'吟眺一伤心'与杜牧'赢得的青楼薄幸名'同写青楼题材,然一庄一谐,可见中晚唐风气之变。"
4.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风流有佳句'五字,既写苏小小《同心歌》之文学传承,复自况诗心,此种双重关照惟大历诗人能之。"
以上为【苏小小墓】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