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稻花与菱叶铺满粼粼水波,秋色纵浓又如何挽留斜阳?
暮色中泛舟未觉船橹摇乱,前川微月初升时雁声已遍野。
以上为【虎丘暮归小舟口号】的翻译。
注释
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吴王阖闾葬此。
口号:随口吟成的诗作,杜甫《夜宴左氏庄》“诗罢闻吴咏”。
流波:流水,《楚辞·远游》“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其如...何:古汉语固定句式,表“对…无可奈何”。
暝泛:夜航,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暝投剡中宿”。
柔橹:船橹轻摇声,杜甫《船下夔州郭宿》“柔橹轻鸥外”。
前川:前方河道,王维《辋川闲居》“前山景气佳”。
以上为【虎丘暮归小舟口号】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赵执信暮游虎丘的即景之作,以极简笔法勾勒出秋暮水国的空灵意境。全诗通过“稻花菱叶”的丰腴与“微月雁声”的清寂对照,在视觉与听觉的转换间完成从绚烂到澹泊的审美过渡,体现清代神韵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学追求。
以上为【虎丘暮归小舟口号】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在二十八字间构建出三重审美空间:首句“稻花菱叶”以密集意象铺陈江南水乡的丰饶,次句“秋色其如”用设问句式点出时光流逝的永恒惆怅;后两句突转听觉叙事,“柔橹乱”的浑然不觉与“雁声多”的蓦然惊觉,形成主观感知与客观存在的诗意错位。赵执信尤其擅长通感运用:“满流波”的视觉充盈暗合触觉体验,“微月雁声”将光影质感转化为音律流动。全诗在“夕照-微月”的时间推移中,完成从物质世界到精神观照的升华,堪称清代山水诗中的“淡墨小品”。
以上为【虎丘暮归小舟口号】的赏析。
辑评
清·王士禛《渔洋诗话》 :“秋谷(赵执信号)此绝得右丞三昧,‘前川微月雁声多’七字,可抵一幅潇湘夜雨图。”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 :“‘暝泛不知’四字写尽物我两忘境界,较宋人‘春潮带雨晚来急’更得澹远之致。”
近代学者钱仲联《清诗纪事》 :“赵执信与王渔洋论诗相左,然此作神韵天然,正见其虽反神韵派而实能融通神韵。”
现代学者严迪昌《清诗史》 :“诗中‘秋色其如夕照何’的叩问,暗含清初士人对文明黄昏的隐忧,微月雁声实为文化守夜人的集体心象。”
以上为【虎丘暮归小舟口号】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