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岭南的溪流争相分流,山路曲折令人迷失方向,
桄榔和椰树的茂密叶子使蛮荒的溪流显得幽暗。
满怀愁绪穿过毒雾,又遇上有毒的蛇草,
害怕沙虫落入耳中,连燕子衔泥筑巢也要躲避。
五月里刀耕火种的畬田正在收割旱稻,
三更时分津吏敲锣通报潮汐,如同报晓的潮鸡。
最难以忍受那令人肝肠寸断的思乡之处,
是红槿花丛中传来越鸟哀鸣啼叫之时。
以上为【谪岭南道中作】的翻译。
注释
1.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今广东、广西一带
2. 桄榔:常绿乔木,羽状复叶丛生于茎顶
3. 蛮溪:指岭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溪流
4. 蛇草:传说中有毒蛇栖息的草丛,或指有毒的草
5. 沙虫:传说中能入人耳鼻的细小毒虫
6. 畬田:采用刀耕火种方法耕种的田地
7. 火米:指旱稻,因在火耕的田地里种植而得名
8. 津吏:管理渡口桥梁的官吏
9. 潮鸡:传说中随潮水鸣叫的鸡,潮来即啼
10. 红槿:木槿花的一种,花色鲜红,岭南常见
11. 越鸟:南方的鸟,语出《古诗十九首》“越鸟巢南枝”
以上为【谪岭南道中作】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李德裕贬谪岭南时所作,通过描绘岭南独特的险恶环境和风土人情,抒发了诗人被贬荒远之地的忧愁与强烈的思乡之情。诗中“毒雾”、“蛇草”、“沙虫”等意象,既真实反映了岭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也暗喻了诗人所处政治环境的险恶。尾联以红槿花中越鸟的啼鸣作结,反用“越鸟巢南枝”的典故,暗寓连南方的鸟都懂得怀念故土,深化了有家难归的悲痛,将感情推向高潮。全诗情景交融,对仗工整,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以上为【谪岭南道中作】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岭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首联“岭水争分路转迷”写出岭南水网密布、山路迂回的特点,“桄榔椰叶暗蛮溪”则渲染出浓郁的南国风光。颔联通过“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的细致描写,既表现了岭南环境的险恶,又暗含对政治环境的隐忧,一语双关。颈联转而描写岭南的农耕生活和特殊习俗,“五月畬田收火米”展现独特的刀耕火种场景,“三更津吏报潮鸡”记录当地报潮的独特方式,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尾联“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以乐景写哀情,在鲜艳的红槿花丛中,越鸟的啼鸣更反衬出诗人有家难归的悲痛,将感情表达得深沉婉转,余韵悠长。
以上为【谪岭南道中作】的赏析。
辑评
1.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练饰峻响,调极悲怆,如闻哑钟哀角。”
2. 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不烦重力,自尔惨绝,此真怨徘不乱之音。”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武宗时为相,窜逐后作,音节凄怆。”
4.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结句即‘越鸟巢南’意,而吞吐言之,味便深水。”
5.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
“大庾岭外,风物迥殊,起笔‘争’字‘暗’字,已摄蛮荒之魂。”
以上为【谪岭南道中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