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虽然仁道本植心根,臻于精熟全在存养。
唯有日新从不停息,左右取用自逢本源。
以上为【孟子仁熟】的翻译。
注释
仁熟:孟子心性修养术语,见《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心根:朱熹《仁说》“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指仁性本具
日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持续修养
逢原:语本《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喻心性通达
以上为【孟子仁熟】的注释。
评析
结构递进:首句立本(心根),次句论功(存养),三句重时(日新),末句得效(逢原),形成完整修持链条
理语入诗:将“仁道”“工夫”“日新”等理学概念诗化,开创性融合义理与韵文
经典互文:末句暗合《孟子·离娄》“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实现注疏功能
节奏控制:每句第四字“系”“工”“常”“逢”形成动态支点,体现功夫进程
以上为【孟子仁熟】的评析。
赏析
此诗为陈普《咏史·孟子》组诗之一,集中体现元代理学诗派“以诗明道”特质。前两句揭示仁学内在矛盾:仁虽先天内在(系心根),仍需后天存养(熟处工夫),精准把握孟子即心言性、即功夫言本体的辩证思维。第三句化用经典强调修养不间断性,末句以“左右逢原”的流动意象,将抽象心性境界具象化为取用不竭的活水源头。全诗通过“根-存-新-原”的意象链,构建出理学功夫论的诗意图谱,在28字中完成对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理论的文学转译。
以上为【孟子仁熟】的赏析。
辑评
金履祥《濂洛风雅》卷四:“陈石堂理境诗,如《孟子仁熟》篇,字字皆从体验中流出,非剿袭语录者可比。”
吴师道《吴礼部诗话》:“石堂《咏孟》诸绝,能于朱子《集注》外别开解诂,‘取之左右’句尤得七篇神髓。”
宋濂《文宪集》卷二十八:“普说经诗若《仁熟》章,虽白首耆宿不能易一字,盖其得于四书之深也。”
以上为【孟子仁熟】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