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南山岩石白净皎洁,白石灿烂映光华。
生不逢尧舜禅让盛世,粗布短衣刚遮到小腿。
从黄昏喂牛直到夜半,漫漫长夜何时到天明?
沧浪之水映着粲粲白石,水中有鲤鱼长一尺半。
粗布单衣刚裁到小腿,清早喂牛直到半夜。
黄牛犊爬上山坡暂休息,我将离开你去辅佐齐国。
走出东门啊踏过斑斓砺石,山上有松柏青翠又芬芳。
粗布衣服啊破旧褴褛,生不逢时啊未遇尧舜之君。
牛啊努力吃细草,大臣就在你身旁,我将带着你前往楚国。
以上为【宁戚饭牛歌】的翻译。
注释
南山矸:别本作“南山灿、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
短布单衣适至骭:别本作“短褐单衣才至骭”。
从昏饭牛薄夜半:别本作“从昏饭牛至夜半”。
1. 矸(gàn):白色岩石光洁貌
2. 骭(gàn):小腿骨,此处指小腿高度
3. 饭牛:喂牛
4. 薄:迫近
5. 沧浪:青苍色水波,《孟子》亦有“沧浪之水清兮”句
6. 粲:鲜明发光
7. 毂布:粗劣织物
8. 厉石班:色彩斑斓的磨刀石,“班”通“斑”
9. 缊缕:乱麻缝缀的破衣
以上为【宁戚饭牛歌】的注释。
评析
《饭牛歌》,又名《扣角歌》﹑《牛角歌》﹑《商歌》。古歌名。相传春秋时卫人宁戚喂牛于齐国东门外,待桓公出,扣牛角而唱此歌。后遂用作寒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春秋时,卫人甯戚欲求见齐桓公;惜因家贫,缺少盘缠,只得为商贾趋赶牛车。数经辗转,终得抵达齐国。当他夜宿于城门外之际,正逢桓公出迎宾客。甯戚站在车旁喂牛,远远望见桓公,登时百感交集,于是乎,便敲击牛角,高歌抒怀。桓公听见歌曲的内容,明白甯戚并非寻常百姓,遂延请他入城,聘为丞相。亦作“宁戚饭牛”。
《吕氏春秋·离俗览》载:甯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於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於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甯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甯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凡听必有以矣,今听而不复问,合其所以也。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桓公得之矣。
此诗相传为春秋时期卫国人宁戚叩牛角而歌的自荐之辞,通过饭牛者的视角展现怀才不遇的苦闷与待时而动的智慧。诗中“长夜漫漫何时旦”既写实景又隐喻乱世,与后文“吾将舍汝相齐国”形成戏剧性转折,体现先秦士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全诗采用杂言体,三言、五言、七言交错,既保留民歌质朴本色,又通过“白石烂”“沧浪水”等意象构建清冷意境。末句“适楚国”与史载宁戚终仕齐国存在差异,正可见民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性。
以上为【宁戚饭牛歌】的评析。
赏析
这首著名的《甯戚饭牛歌》真实地表现出了怀才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复杂心态。甯戚放牛的史实,至今在李园街道办事处柳行头村存有“甯戚大夫饭牛处”的石碑的佐证。据《东周列国志》载,周厘王二年(公元680年)春,齐王国攻打宋国,齐桓公先派管仲率一部分军队出发。一天,军队到峱山(山东临淄附近),管仲见一放牛青年冲他疾击牛角高歌,气质非凡,即派侍从把他招来,管仲问其姓名,答曰:“卫国百姓,姓甯名戚”。管仲叩其所学,甯戚对答如流。管仲叹道:“豪杰辱于泥涂,不遇汲引,何以自显?我国国君大部队在后,不过几日到此,我写封信你去拜见国君,必当重用。”数日后,齐桓公大军到此,甯戚又唱起《甯戚饭牛歌》。齐桓公闻听此歌甚感惊奇,派人将甯戚叫至跟前,问其姓名后,桓公说:“寡人率领诸侯征战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草木沾春,舜日尧天不过如此,你说不逢尧舜,又说‘长夜不旦’,你是放牛的为何要讽刺朝政?”甯戚据理争辩,有些言辞冒犯齐桓公。桓公大怒,命令斩首。甯戚面不改色,仰天叹道:“桀杀龙逢,纣杀比干,今甯戚为第三个!”这时身边大臣隰朋上奏说:“此人见势不趋,见威不惕,非寻常放牛的。”桓公转念一想,怒气顿消,对甯戚说:“寡人聊以试子,子诚佳士”。这时,甯戚从怀里拿出管仲的亲笔信,桓公阅后说:“既有管仲的书信,为何不早呈上?”甯戚说:“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君如恶直好谀,以怒气加臣,臣宁死也不自荐”。桓公听后非常高兴,即拜甯戚为大夫,与管仲同参国政。甯戚不负厚望,屡建战功。后又长期任大司田(农官)。他管理农事,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并著有《相牛经》一卷。他仕途四十余年,对齐桓公完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起了重要作用。
本诗以南山白石起兴,构建出清冷皎洁的视觉空间。“短布单衣”与“长夜漫漫”形成物质匮乏与时间凝滞的双重压迫,而“鲤鱼长尺半”的鲜活意象突然打破沉郁氛围,暗示潜龙在渊的处境。诗中三次出现“饭牛”场景,通过朝夕劳作的时间循环,强化了寒士的生存状态。结尾处“适楚国”的宣言与黄犊休息的画面相映成趣,既流露对现实的暂时妥协,又保持着士人的终极理想。这种虚实相生的表达方式,开创了后世“叩角歌”文学母题,李白“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即化用此典。
以上为【宁戚饭牛歌】的赏析。
辑评
屈原《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甯戚之讴歌兮,齐桓以该辅。”把他辅佐齐桓公和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相提并论。
宋玉《九辩》:“甯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无伯乐之善相兮,今使乎誉之。”赞扬了齐桓公对甯戚的识才用才。
李白《秋浦歌》其七:“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白石烂”就是甯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叩牛角而歌时的歌词。
1. 《吕氏春秋·举难》:“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击牛角疾歌”
2. 《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引《琴操》:“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
3. 洪迈《容斋随笔》:“宁戚《饭牛歌》‘沧浪之水白石粲’等句,古健可喜”
4. 沈德潜《古诗源》:“‘生不逢尧与舜禅’一句,突兀感人”
5. 王夫之《古诗评选》:“音节苍凉,真先秦古逸”
6. 李锳《诗法易简录》:“‘长夜漫漫’双关语,既状其时,复喻其世”
7. 刘熙载《艺概》:“宁戚《饭牛歌》,虽属伪托,然气格高古,自是周诗遗响”
以上为【宁戚饭牛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