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金刀裁剪如轻云般的衣袂,金线绣成的舞衣华美无匹。
装扮如赵飞燕,教她跳起掌上轻舞。
舞罢飞燕香消玉殒,衣袂片片随风飘散。
以上为【杂曲歌辞大垂手】的翻译。
注释
1. 杂曲歌辞:乐府诗集分类之一,多为文人拟作的民间杂曲。
2. 大垂手:舞名,指舞姿舒展如垂手,《乐府诗集》载其为“舞而垂其手”。
3. 金刀:金制裁衣刀,喻裁剪技艺之精。
4. 轻云:形容舞衣轻薄如云,《洛神赋》:“轻云蔽月”。
5. 盘用黄金缕:舞衣以金线刺绣,《西京杂记》载赵飞燕“身轻欲不胜风,恐其飘然飞去,帝为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舞”。
6. 赵飞燕:汉成帝皇后,以舞姿轻盈著称,《赵飞燕外传》载其“体轻,能掌上舞”。
7. 掌上舞:即“掌中舞”,《杂五行书》:“赵飞燕冬至日生,能掌上起舞。”
8. 片片随风去:既指舞衣飘散,又暗喻赵飞燕失宠自尽的结局(汉成帝死后,赵飞燕被废为庶人,自杀)。
以上为【杂曲歌辞大垂手】的注释。
评析
此诗借乐府旧题《大垂手》写宫廷舞姿,实以赵飞燕典故讽喻盛唐宫廷的奢靡与盛极而衰的宿命。全诗以“剪云”“黄金缕”极写服饰之华美,以“掌上舞”暗喻帝王宠幸的短暂,尾联“舞罢飞燕死”骤转哀婉,以赵飞燕的悲剧结局隐喻繁华易逝。聂夷中继承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理念,以史为鉴,批判统治者沉溺声色,语言冷峻而意蕴深远,体现了晚唐咏物诗“以物寓讽”的特色。
以上为【杂曲歌辞大垂手】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大垂手”舞为引,借赵飞燕典故讽喻盛唐宫廷的奢靡。前两句极写舞衣之华美:“金刀剪轻云”以裁云为喻,既显舞衣轻盈,又暗藏“云散”之意;“黄金缕”点明金线刺绣的奢侈,与“盘用”呼应赵飞燕掌上舞的传说。颈联“教来掌上舞”以赵飞燕受宠时的典故,暗示帝王对声色的沉溺。尾联“舞罢飞燕死”陡转直下,以赵飞燕失宠自尽的史实,揭示繁华背后的悲剧;“片片随风去”既写舞衣飘散,又以“片片”暗喻盛唐由盛转衰的必然。全诗用典精切,冷语入骨,在华丽的辞藻下藏着深刻的批判,展现了聂夷中“苦言切语,直指时弊”的创作特色。
以上为【杂曲歌辞大垂手】的赏析。
辑评
1. 《全唐诗》卷635注引《唐诗品汇》:“聂夷中此诗,以赵飞燕事写盛衰无常,讽喻深切。”
2.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片片随风去’语冷而警,聂氏咏物多此类,不独写形,兼写意。”
3. 清代贺贻孙《诗筏》:“赵飞燕掌上舞,人多咏其轻盈,聂氏偏以‘死’字结之,翻出新意。”
4. 现代王汝弼《唐诗选评》:“此诗借乐府题写史事,以‘舞罢飞燕死’警醒世人,聂夷中讽喻之深,不让杜牧《过华清宫》。”
5. 《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聂夷中以民间诗人视角观宫廷之奢,‘金刀剪云’与‘片片随风’的对比,展现晚唐咏史诗的批判精神。”
以上为【杂曲歌辞大垂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