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两株长松并立摩挲高空,深山中何日不曾有清风吹拂。
倚靠松树沉默不语的是何人,眉发容貌好似商山四皓。
白石可当饭食清泉可作饮,俯视浊世但见红尘飞扬。
以上为【题徐翁仙老障子】的翻译。
注释
1. 障子:屏风画幅,唐代始兴的绘画形制
2. 摩高空:化用杜甫《戏为双松图歌》“白摧朽骨龙虎死”的夸张笔法
3. 商山翁:秦汉之际隐居商山的四位隐士,须眉皓白
4. 白石可饭:典出《神仙传》白石先生“常煮白石为粮”
5. 浊世飞尘:暗用《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意境
以上为【题徐翁仙老障子】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题画诗形式构建隐逸意境,通过“长松摩空”与“商山翁”的意象组合,在视觉高度与精神深度上完成对隐士风骨的立体塑造。尾联“白石可饭”的素朴生活与“浊世飞尘”的喧嚣形成强烈反差,凸显出超越尘俗的生命境界。
以上为【题徐翁仙老障子】的评析。
赏析
顾璘此诗虽仅六句,却深得题画诗“画外见意”之妙。起笔“长松并立”既写画中实景,又喻主客二人的高洁友谊,“摩高空”三字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向上延伸的张力。次句“深山清风”突破画面局限,引入时间维度的永恒性,将瞬间艺术延伸为持久的精神存在。三四句聚焦人物特写,“倚树不语”的静态造型暗合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无言谿户”的禅意,“眉发似商山”则巧妙勾连历史记忆,使画中人物获得文化血脉。结尾两句突然拉开空间层次,“白石泉饮”的上联勾勒隐士物质生活的简朴,下联“下视浊世”的俯视角则彰显其精神高度,红色尘霾的视觉冲击与清风白石的澄澈形成强烈对比。全诗在四十二字中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升华,堪称明代吴中诗派“清远蕴藉”风格的代表作。
以上为【题徐翁仙老障子】的赏析。
辑评
1. 明·朱曰藩《山带阁集》:“顾华玉《题徐翁障子》诗,‘白石可饭泉可饮’七字,尽洗铅华,独存真骨。”
2.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东桥此作,结语‘下视浊世飞尘红’,与李空同‘俯视黄河滚滚流’各极其妙,一清刚一顿挫。”
3.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倚树不语’四字,画意诗情双绝,较之杜工部‘题画马’诸作,别开生面。”
4. 清·陈田《明诗纪事》:“华玉绝句最工,此篇尤得摩诘三昧,‘深山何日无清风’问得超脱,答在问中。”
5. 近代·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顾璘吴中题画诗,当以此首为第一,结句七字可见正德间士大夫对时局之失望。”
以上为【题徐翁仙老障子】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