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孤山青葱又郁茂,仰止林逋旧居宅。
弃舟踏上荒芜径,森森松柏荫蔽日。
往代云龙相际会,先生收敛鸿鹄翼。
皋夔之道已沉沦,巢父许由心所获。
岂无桃李娇艳色,寒梅独守贞白质。
皎皎隐士遗空谷,长使冠冕客羞惭。
西望岳王坟冢处,暮烟苍碧凄然生。
以上为【孤山】的翻译。
注释
林逋宅:北宋隐士林逋孤山居所,其“梅妻鹤子”成为隐逸符号。
云龙会:《周易·乾卦》“云从龙,风从虎”,喻君臣际遇。
皋夔:皋陶与夔,舜时贤臣,代表儒家治世理想。
巢许:巢父与许由,尧时隐士,道家隐逸传统源头。
岳山坟:岳飞墓在孤山西北麓,与林逋墓构成忠隐双璧。
以上为【孤山】的注释。
评析
空间叙事:从“舍舟”到“荒蹊”的位移,构建朝圣式行走结构,呼应隐逸主题。
意象对照:“桃李颜”与“寒梅贞白”形成世俗与高洁的审美对立。
历史维度:通过“皋夔-巢许”两条圣贤谱系,展开入世与出世的哲学辩难。
视觉设计:“西瞻”动作收束全诗,将个人追慕延伸至民族记忆层面。
以上为【孤山】的评析。
赏析
首联以“葱郁”定调,将自然山色与人文精神融合,“仰止”二字既写地理攀登更显精神景仰。颔联“森森松柏”既是实景又暗用《论语》“岁寒知松柏”典,为后续议论张本。颈联以“云龙会”与“戢鸿翮”的意象转换,揭示林逋由潜在仕途到主动隐逸的人生抉择。“皋夔道沉”与“巢许心获”的对仗,实为明代士人面对政治困局时的价值重估。尾联“空谷遗”与“缨冕客”的对照,延续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风骨,而“岳山坟”的引入,巧妙将个人隐逸与民族忠义勾连,在暮烟苍碧中完成孤山作为精神圣地的终极建构。
以上为【孤山】的赏析。
辑评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东桥此诗骨力在陶韦间,‘寒梅自贞白’五字,可作《孤山梅咏》注脚。”
清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顾尚书《孤山》作,视苏子瞻‘孤山孤绝谁肯庐’之句更见沉郁,岳坟结语尤见大臣心事。”
近代陈田《明诗纪事》:“东桥宦绩虽显,诗中常存岩壑之思,‘长愧缨冕客’实为自况,明中期台阁体之外别存清气。”
学者黄卓越《明代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此诗展现明中期士大夫的双重认同——在履行官僚职责的同时,始终保留对隐逸价值的追慕,构成独特的精神张力。”
这首诗在明代诗坛具有典型意义:既承续了元代杨维桢《孤山问梅》的隐逸主题,又注入明中期特定的政治文化内涵。通过孤山这个文化意象,将个人道德修养、历史人物评骘与自然审美观照熔铸一体,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出处之道”的永恒命题。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上对唐宋隐逸诗的继承发展,更作为研究明代士大夫心态的重要文本,在文学史与思想史上具有双重意义。
以上为【孤山】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