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顿首再拜,白司谏
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
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
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
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
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
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
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
足下:“正直有学问,
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
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
足下为
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
足下真
君子也。是予自闻
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
足下非
君子也。
前日范
希文贬官后,与
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
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
足下深非
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
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
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
人之必能。今
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
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
谏官尔。虽朝廷
君子,亦将闵
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
以为当黜,庶乎饰己
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
君子之贼也。
且
希文果
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
天子骤用
不贤之人?夫使
天子待
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
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
天子辨其
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
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
足下不得
不言。是则
足下以
希文为贤,亦不免责;
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
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
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
望之与章为
不贤而被罪也。今
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
望之与章果
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
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
可欺当时
之人,而不
可欺后世也。今
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
可欺邪?况今
之人未
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
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
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
足下又遂
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
足下在其位而
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
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
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
谏官,是
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
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
足下也。《春秋》之法,责
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
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
足下,而不以
贤者责也。若犹以谓
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
之人尔。愿
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
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
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
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