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清晨,绘着鹢鸟的航船驶过,牵引着远山;
夜晚,停泊在细柳环绕的渔湾。
鸿雁逢时便知北归故里,
我也有莼羹鲈脍之约,期待着南还。
莫要虚求那海外缥缈的长生仙药,
且珍惜这人间难得的一日清闲。
隔船寄语陶士雅兄啊:
故园的新笋,已生出了如鹿胎斑纹般美丽的紫晕。
以上为【和答陶南川兵侍】的翻译。
注释
和答:写诗酬答别人的赠诗。
陶南川兵侍:陶谐,字世和,号南川,曾任兵部侍郎,故称“兵侍”。
画鹢:鹢是一种水鸟,古代常画于船头,故以“画鹢”代指船。
鸿雁北乡:乡,通“向”。大雁顺应时节向北飞回故乡。
莼鲈有约:典出《晋书·张翰传》,西晋张翰因见秋风起,思念故乡的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归乡。后用以比喻思乡之情或归隐之志。
海外千年药:指秦始皇、汉武帝派方士赴海外蓬莱寻求长生不死仙药之事,此处喻指虚幻的功名富贵或对世事的过度执念。
陶士雅:即指陶南川。“士雅”或为其别字,或为诗人对其雅称。
鹿胎斑:指竹笋外壳上淡紫中带深色斑点的花纹,形似鹿胎纹,故称。此指故乡春笋初生之貌。
以上为【和答陶南川兵侍】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陆深写给兵部侍郎陶南川(名士雅)的唱和之作。诗中通过描绘旅途景致,并巧妙连用鸿雁、莼鲈等典故,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与急流勇退、归隐田园的志趣。尾联以亲切的口吻与友人分享故乡风物,将归隐之志落到实处,更显情真意切。全诗情景交融,用典自然,意境冲和淡远,展现了明代台阁诗人典雅从容之外的另一种清新流丽的面貌。
以上为【和答陶南川兵侍】的评析。
赏析
首联以工笔勾勒旅途画卷,“晓开”与“夜泊”对举,点出舟行劳顿,而“带遥山”、“细柳湾”的景致则冲淡了行程的辛苦,平添一份诗意。颔联是全篇之眼,诗人以“鸿雁”自况,申明其如候鸟般思归的本性;再明引“莼鲈”之典,直抒胸臆,将归隐之志宣告得明白恳切。颈联笔锋一转,由外部的行旅与志向,转入内心的思考与抉择。“虚传”二字,果断否定了对虚幻功名或长生的追求,“且向”二字,则表达了享受当下闲适、回归真实生活的决心,充满了通透的人生智慧。尾联最为巧妙动人,诗人隔船呼告友人,不提大道理,只以“故园新笋鹿胎斑”这一具体而微、生机盎然的家乡风物相诱。这轻轻一语,胜过千言万语的说理,将思归之情、同隐之邀表现得风情摇曳,余韵悠长。
以上为【和答陶南川兵侍】的赏析。
辑评
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三》:
“陆文裕(陆深谥号)古诗如《和答陶南川》诸篇,标格清妍,声调华俊,讽讽乎唐人之响。”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
“深诗笔纵逸,不暇检点,而和雅亮彻,如其为人。《和陶南川》‘莼鲈有约’、‘鹿胎斑’之句,风致可诵。”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
“文裕(陆深)在弘、正间,声望甚著。其诗不专守唐格,而时有俊语。如‘鸿雁逢时知北乡,莼鲈有约待南还’,性情溢于楮墨矣。”
以上为【和答陶南川兵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