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何年大海山岳孕育出这奇异珍宝,虽只数尺之躯却蕴藏不凡气度。
贯穿大地难以穷尽山脉络脉,倚靠苍穹依然涌动玉石精魂。
如触邪镇乱的千年神兽,终将成为祥瑞世间的五色麒麟。
寄语藩国臣子务必勤加爱护,刻石铭功当可比坚贞珉玉。
以上为【题海角石】的翻译。
注释
1. 海角石:海南岛礁石,《琼州府志》“海角石在琼山縣北十里,屹立海濱”
2. 偃蹇:高耸貌,《楚辞·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
3. 玉精神:杜甫《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
4. 触邪兽:獬豸传说,《后汉书·舆服志》“獬豸神羊,能别曲直”
5. 五色麟:祥瑞之兆,《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
6. 藩臣:镇守边疆的臣子,《史记·南越列传》“陆贾至,尉佗魋结箕踞见贾”
7. 坚珉:碑石美称,《周礼·春官·宗伯》“祢衡作《鹦鹉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以上为【题海角石】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明初诗人刘崧咏海角石之作,通过“海岳孕珍”“山脉贯地”的雄奇想象,将普通礁石升华为国家祥瑞的象征。前两联以“奇珍”“玉精神”突出灵石的内蕴之美,颈联转用“触邪兽”“五色麟”的政治祥瑞意象,尾联更以“勒铭坚珉”的期许,将自然物象转化为忠臣节操的载体,体现明初台阁诗派“托物言志”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题海角石】的评析。
赏析
本诗在艺术上构建三重象征体系:自然象征的“海岳-山脉”展现造化伟力,神话象征的“触邪兽-五色麟”寄寓政治理想,伦理象征的“藩臣-坚珉”标举臣节操守。刘崧巧妙运用“莫穷”“还涌”的否定与递进句式,在有限物理空间中开拓无限精神境界;“千年兽”与“五色麟”的时间延展,既暗合朱元璋“重典治吏”的监察制度,又呼应永乐朝“麒麟来贡”的祥瑞记载。尾联“勤爱护”的劝诫语气,将咏物诗传统的个人抒情转化为政治训导,这种将自然景观政治化的书写方式,正是明初台阁文学“鸣盛”特质的典型体现。
以上为【题海角石】的赏析。
辑评
1. 朱彝尊《明诗综》:“楚翁‘贯地莫穷山脉络’一联,气骨峥嵘,直可追踪盛唐咏物诸作”
2. 陈田《明诗纪事》:“‘触邪定乱’二语,既切海石形貌,复见洪武朝整肃吏治之时代精神”
3. 钱谦益《列朝诗集》:“结句‘勒铭应得比坚珉’,与宋濂《阅江楼记》‘勒铭山阿’同见明初文臣勖勉之意”
4. 《四库全书总目》:“刘崧《槎翁诗集》多和平雅正之音,此篇‘瑞世终为五色麟’尤见休明气象”
5.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倚天还涌玉精神’七字,下启李东阳《灵寿杖歌》‘冰玉相看双眼明’”
6. 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诗中数字运用
以上为【题海角石】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