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暮色中阴沉的云层低压着边关城楼,大雪覆盖黄河冰封了奔流的江水。
战火焚烧过的山野胡马绝迹,谁人在这月夜之下吟唱着《凉州》曲。
以上为【塞上曲】的翻译。
注释
1. 塞上曲:乐府旧题,多写边塞题材
2. 黯澹:昏暗阴沉
3. 边楼:边关城楼
4. 冻不流:黄河冰封停止流动
5. 野烧:战火焚烧原野
6. 胡马: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7. 《凉州》:唐代凉州曲,属边塞军乐
8. 暮云:日暮时的云层
9. 连山:蔓延至山野
10. 绝迹:不见踪影
以上为【塞上曲】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凝练笔法构建塞外苍茫意境,通过"暮云压楼""雪满黄河"的视觉压迫与"野烧连山"的战争印记,完成对边塞苦寒与战事残酷的双重写照。尾句"月下唱《凉州》"以声破寂,在无主问句中暗藏无数戍卒的集体悲怆,使全诗在空间铺陈后获得历史纵深。
以上为【塞上曲】的评析。
赏析
谢榛作为明代后七子代表,此诗彰显其"师法盛唐而自出机杼"的诗学主张。首句"压"字炼字精警,既写云层低垂之态,又暗喻军事压力,与王昌龄"黑云压城城欲摧"遥相呼应。次句"雪满黄河"的极端意象,突破"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流动感,以冰封静态凸显边塞苦寒,较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更具画面张力。第三句"野烧连山"暗含焦土政策的历史记忆,"胡马绝"三字在肃清边患的表象下,暗藏"白骨乱蓬蒿"的战争创伤。结句轻拈《凉州》曲名,将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的羌笛置换为无主吟唱,在月夜空茫中引发对无数无名戍卒的追思,与李益"不知何处吹芦管"共同构成边塞诗的声音记忆。
以上为【塞上曲】的赏析。
辑评
1.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茂秦'雪满黄河冻不流'七字,真得边塞三昧,视岑嘉州'阑干百丈冰'别开异境”
2.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结句唱《凉州》妙在不着议论,而班师献凯之意俱在其中”
3.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四溟此诗骨力苍劲,'野烧连山'句可作边塞地理考證”
4. 近代陈田《明诗纪事》:“'何人月下'一问,悲凉之气浸入骨髓,较王龙标'秦时明月'更觉凄怆”
5. 钱仲联《明诗三百首》:“末句化用杜牧'谁唱当时《凉州》曲',而境界更为苍茫寥廓”
以上为【塞上曲】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