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心境若能达到忘却机巧纷争的地步,那便是神仙。
弹琴只要能得其意趣,又何须琴弦?
虽然多病,但正好可以督促儿辈功课,偿还文债;家中田产虽少,尚可向人借钱沽酒,自得其乐。
生活在这太平盛世,又逢如此美好的光景。
我这些雕虫小技般的诗稿,并不奢求流传后世。
闲居生活中的乐趣难以尽述,
最惬意的,便是在竹影婆娑、花香馥郁的午后,安然入眠。
以上为【鹧鸪天】的翻译。
注释
忘机:消除机巧之心,甘于淡泊,与世无争。
琴能得趣任无弦:化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典故,意指精神上的满足远超物质形式。
课子:督促子女读书。
酬文债:应答别人的诗文请求,如同偿还债务。
雕虫存稿:对自己诗文稿件的谦称。“雕虫”语出汉代扬雄,比喻小技、末道。
不求传:不追求流传后世。
白昼眠:白天睡觉,形容生活毫无拘束,随心所欲。
以上为【鹧鸪天】的注释。
评析
此词是元代文人许有壬晚年退隐生活的真实写照。全词以“忘机”为核心,层层展开,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闲适自得的隐士形象。上片直抒胸臆,提出“忘机是仙”、“无弦得趣”的人生哲学,继而以“课子”、“借酒钱”等生活细节,展现了其于清贫中寻趣的达观。下片则感念盛世,表明自己不求闻达、只享闲乐的心迹,最终以“竹影花香白昼眠”这一极具诗意的画面作结,将闲适之乐推向顶峰。全词语言浅白而意境深远,充满了道家超脱与儒家安贫的精神内涵。
以上为【鹧鸪天】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词的魅力在于其通过平凡生活场景,展现了高远的精神境界。
立意高远,哲理深邃:开篇两句便奠定了全词的思想基调。“心到忘机便是仙”是从主观修养上定义神仙境界,而“琴能得趣任无弦”则是从审美体验上阐释何为真正的享受。两者共同点明了精神富足远胜于物质形式的哲理。
对仗工稳,化俗为雅:第三、四句“病多课子酬文债,田少从人借酒钱”是典型的流水对。诗人将“多病”与“田少”的窘境,巧妙地转化为“课子酬债”与“借酒寻欢”的雅事,充分体现了其善于在困顿中寻找诗意、化腐朽为神奇的乐观精神与文学功力。
结句空灵,余韵悠长:结尾“竹影花香白昼眠”一句,是全词意境的浓缩。有视觉(竹影)、有嗅觉(花香),更有一种无所事事的慵懒与惬意(白昼眠)。它不直接说理,而是用一个充满美感的画面,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之乐,含蓄隽永,令人神往。
以上为【鹧鸪天】的赏析。
辑评
《四库全书总目·〈至正集〉提要》评许有壬:“有壬文章亦为一代巨擘……其诗亦词章雍容,无末世亢厉之音。”
此评指出许有壬文学成就卓著,其诗词风格雍容平和,没有元末常见的尖锐激烈之音,这首《鹧鸪天》的冲淡闲雅正是其典型风格。
近代词学家况周颐《蕙风词话》:“元许有壬《圭塘乐府》,元词中上驷也。其《鹧鸪天》云:‘心到忘机……白昼眠。’通首清超拔俗,胸次翛然。”
此评高度肯定了许有壬词在元词中的地位,并直接引用本词,认为其格调清雅超拔,表现了作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胸怀。
以上为【鹧鸪天】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