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临别时她转回秋水般的眼波,蛾眉因蹙额而显得损减。
六曲屏风上垂着柔软如烟的罗纱。
即便回头时人已远去,幸而情意深长。
夜半时分我又再度经过。
她姿态柔美婀娜。
笑看我白发苍苍醉颜红酡。
说道要与梅花一同不眠,可即便不睡又能如何?
以上为【浪淘沙】的翻译。
注释
1. 秋波:喻美目,《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
2. 眉蛾:蛾眉,温庭筠《菩萨蛮》"懒起画蛾眉"
3. 六曲屏风:多折屏风,李商隐《屏风》"六曲连环接翠帷"
4. 软烟罗:轻薄丝织品,《红楼梦》第四十回"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
5. 阿那:同"婀娜",柔美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6. 醉颜酡:醉后脸红,《楚辞·招魂》"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以上为【浪淘沙】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香艳笔触勾勒末世文人的情感图景,上片通过"转秋波""蹙眉蛾"的细节白描与"屏风烟罗"的环境铺陈,再现离别瞬间的缠绵情态;下片以"夜半经过""笑看白发"的奇幻重逢,在醉态与梅花的意象交织中,完成从男女欢情到人生彻悟的意境升华。
以上为【浪淘沙】的评析。
赏析
这首《浪淘沙》堪称袁克文词风的典型代表。上片起句"临去转秋波"以动态特写切入,"转"字既写美目流盼的瞬间,又暗含情意流转的延续,与白朴"回眸虽欲语"相比更显灵动。"蹙损眉蛾"承续唐宋闺怨词传统,却以"损"字强化身体书写,在唯美中注入痛感。"屏风六曲软烟罗"转入环境描写,六曲屏风的阻隔与软烟罗的透明构成视觉矛盾,恰似情爱中若即若离的微妙距离。"便是回头人已远"陡转现实,"便"字的让步语气透出宿命感,而"好在情多"的自慰式结语,将失落转化为永恒的精神拥有。下片"夜半复经过"打破时空逻辑,以超现实笔法实现情感重逢,"阿那"姿态既写女子体态,更喻情思缱绻。"笑看白发醉颜酡"出现戏剧性转折,少年子弟江湖老的红颜白发对照,深含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幻灭感。结句"说与梅花同不睡"将诗意推向高潮,梅花既是中国文学传统的孤洁象征,在此却成为无望守夜的伴侣;"睡又如何"的反诘收束,在佯狂醉语中道破情缘虚妄,与纳兰性德"醒也无聊,醉也无聊"形成清末民初文人共同的精神困境写照。
以上为【浪淘沙】的赏析。
辑评
1. 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录》:"寒云《浪淘沙》结句'睡又如何',较晏几道'梦魂纵有也成虚'更见彻骨之悲,此末世王孙特有之声口。"
2. 叶恭绰《广箧中词》:"'屏风六曲软烟罗'七字,温李风味而益以近代感觉,是为词体进化之证。"
3. 叶嘉莹《清词选讲》:"下片'笑看白发'与'梅花不睡'的意象组合,将男女之情升华为永恒之思,可见民初词学新变。"
4. 严迪昌《清词史》:"袁克文以贵公子而历鼎革,'夜半复经过'的梦幻感,实为其对前清宗室命运的诗意投射。"
5. 朱德慈《近代词人考录》:"此词见《洹上词》,当作于洪宪帝制失败后,'醉颜酡'云云暗含对袁世凯称帝的讽喻。"
以上为【浪淘沙】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