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无缘无故又下起细微的小雪,轻轻飘入屋檐之下。
赶紧往金鸭香炉里添上龙凤团茶,暂且不要掀开帘子。
本已约好去寻梅赏花,可梅花刚开就又凋落了,
怎不令人意兴阑珊?
这一切,仿佛汇聚成一整年的春愁,齐齐涌上眉梢。
以上为【乌夜啼】的翻译。
注释
乌夜啼:即词牌《相见欢》,初为唐教坊曲名,双调三十六字,“乌夜啼”为其别名。
1. 潘牥(1204—1246):字庭坚,号紫岩,福建闽县人,南宋词人,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词风清丽婉约,著有《紫岩集》。
2. 乌夜啼:词牌名,又名《圣无忧》《锦堂春》,双调四十七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
3. 廉纤:形容细雨或小雪纷飞貌,韩愈《晚雨》有“廉纤晚雨不能晴”。
4. 平檐:低矮的屋檐,或指屋檐下平坦处。
5. 金鸭:鸭形铜制香炉,唐宋贵族常用。
6. 龙饼:即龙凤团茶,宋代贡茶,压制成团,印有龙凤纹样。
7. 莫开帘:因雪寒花落,心绪不佳,故不愿见外景。
8. 寻梅约:古人冬末春初有“踏雪寻梅”雅事,此处指与人相约赏梅。
9. 忺(xiān):喜悦、高兴之意;“可曾忺”即“哪还有兴致?”
10. 合作:汇聚、合成;“一年春恨”指积攒整年的春日愁绪,虽值初冬,而愁思未断。
以上为【乌夜啼】的注释。
评析
潘牥《乌夜啼》是一首典型的宋代闺怨小词,以初冬微雪为背景,写女子因花期短暂、春约落空而生的幽怨。
全词上片写景叙事:小雪入户,闭帘焚香煮茶,营造出封闭而寂寥的室内空间;下片抒情:寻梅之约因花落成空,“忺”(欢喜)字反用,愈显失落;结句“合作一年春恨,上眉尖”将零散愁绪凝聚为“一年春恨”,以“上眉尖”这一具象动作收束,使无形之愁可触可感。
全词语言婉约,结构精巧,情感细腻,在微物中寄深愁,体现了南宋后期词人对“闲愁”题材的精致化处理。
以上为【乌夜啼】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无端小雪”起笔,一个“无端”即透露出主人公的烦闷——雪本无情,人却因之生怨。
小雪“廉纤”入檐,轻柔却扰人心绪,遂有“莫开帘”之举,实为避世自守。
添香煮茶本为雅事,此处却显百无聊赖。
下片转写心理期待:“寻梅约”本是春之希望,然“开还落”三字陡然击碎幻想,花事匆匆,如美好愿望转瞬成空。
“可曾忺”以反问加强失落感。
结句尤为精警:“合作一年春恨”将时间拉长,暗示此愁非一日之积;“上眉尖”则化抽象为具象,承袭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法,而更显凝练。
全词无激烈言辞,却在“闭帘”“花落”“眉尖”等细节中,层层递进地展现女性内心幽微的哀怨,是南宋婉约词中“以淡语写浓愁”的佳作。
以上为【乌夜啼】的赏析。
辑评
1. 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潘庭坚《乌夜啼》云‘合作一年春恨,上眉尖’,语极工致,闺情之妙至此。”
2.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开还落。
可曾忺’六字,吞吐不尽,深得词家含蓄之旨。”
3.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写冬景而怨春迟,结语‘一年春恨’,盖积愁已久,非关一时花落也。”
4. 当代·吴熊和《唐宋词汇评》:“潘牥此词承周邦彦、李清照之余绪,于细微处见情致,‘眉尖’二字尤能传神。”
以上为【乌夜啼】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