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雨后看山清新如洗,遥望天阙山翠色分明可辨。
正对峰峦似欲与我对话,此来猿鹤免去移文拒客的尴尬。
塔影随日光转移因受回照,石阶引脚步轻捷恍若登云。
坐定后且参究“火风”奥义,空寂香渺何处寻觅声闻境界。
以上为【游牛首山时方解官】的翻译。
注释
1. 牛首山:南京城南名山,又称天阙山,《金陵览古》“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
2. 解官:辞去官职,《宋史·范仲淹传》“求解官充边任”
3. 移文:孔稚珪《北山移文》“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
4. 火风义:佛教四大(地水火风)教义,《楞严经》“火性无我,寄于诸缘”
5. 声闻:小乘修行境界,《法华经》“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
以上为【游牛首山时方解官】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范景文解官后游历牛首山所作,展现其脱离宦海后的超然心境。首联以“雨后清于洗”喻指精神解脱,“天阙遥临”暗含对朝堂的疏离感;颔联化用孔稚珪《北山移文》典故,以“猿鹤免移文”自明高洁;颈联“塔移影转”暗喻世事无常,“磴引身轻”抒写脱离羁绊的畅快;尾联转入佛理参究,“火风义”与“声闻”境界的对举,体现晚明士人融合儒释的思想特征。
以上为【游牛首山时方解官】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在艺术上呈现“由境入理”的升华轨迹。前两联以视觉语言构建空间秩序:“雨后清”与“翠可分”的色彩净化,“峰岚语”与“猿鹤迎”的拟人化处理,将自然景物转化为心灵对话者。颈联通过光影动态(塔影转)与身体体验(身轻入云),在物理现象中注入哲学观照。尾联突然跃入形而上思辨,“火风义”对应物质世界的变迁,“声闻”指向修行路径,最终以“空香何处”的无问之问收束,在香气与声音的感官交错中抵达禅悟境界。范景文巧妙运用佛教术语而不显生硬,其“坐定聊参”的从容姿态,既承王维“行到水穷处”的禅意,又显晚明居士佛教的实践特性。
以上为【游牛首山时方解官】的赏析。
辑评
1. 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范梦章《游牛首山》诗,‘恰对峰岚如欲语’一联,真得物我两忘之趣,较《北山移文》更多通透。”
2.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景文解官后诗愈苍秀,‘塔移影转因回照’七字,写尽世间流转相。”
3.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
“结联参究佛理而不堕理障,‘空香何处觅声闻’,犹是王右丞‘欲投人处宿’遗响。”
4. 清·陈田《明诗纪事》:
“梦章此作,前半犹是宦海余波,至‘磴引身轻恍入云’,始见本来面目,末联直揭性灵。”
以上为【游牛首山时方解官】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