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络纬虫鸣叫不停歇,从黄昏直至天明。
未能织成一丝一线,空负纺织的美名。
蜘蛛默默无声息,吐丝往复自织成。
织网捕捉飞虫,飞虫足以充饥。
成事在于力行不在空谈,思之令人再三叹息。
以上为【络纬词】的翻译。
注释
1. 络纬:即纺织娘,昆虫名,其鸣声如纺线
2. 从昏:从黄昏开始
3. 一丝缕:一根丝线
4. 徒负:空负
5. 织作名:纺织的名声
6. 寂寂:寂静无声
7. 吐丝:蜘蛛分泌丝线
8. 自织:自己织网
9. 网飞虫:用网捕捉飞虫
10. 力为:努力实践
以上为【络纬词】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对比手法揭示“力行胜于空言”的深刻哲理。前四句以络纬彻夜鸣叫却无实绩,暗喻虚张声势之辈;中四句借蜘蛛无声织网的实际功效,褒扬务实精神。尾联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在昆虫世界的微观对比中投射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智慧,体现明诗“重理趣,尚比兴”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络纬词】的评析。
赏析
张弼此诗在咏物传统中构建出精妙的寓言结构。开篇以“络纬不停声”的听觉意象切入,通过“从昏到明”的时间延展强化其虚张声势,“不成一丝缕”与“织作名”形成尖锐反讽,完成对名不副实现象的首轮批判。中段转向蜘蛛意象,“声寂寂”与前述“不停声”构成第一重对比,“吐丝自织”与“不成丝缕”形成第二重对比,“网虫充食”则与“徒负虚名”构成第三重对比。这三重对比在无声处层层递进,将务实精神的价值维度充分展开。结尾“事在力为不在声”的直白论断,既是对前文意象的哲学提炼,又暗合明代心学“知行合一”的思想潮流。全诗通过昆虫世界的自然观察,投射出对士林空谈风气的批判,在简淡语言中蕴含深刻的现实关怀。
以上为【络纬词】的赏析。
辑评
1.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永乐以降诗风渐靡,此篇独以质直语写警世意,犹存洪武遗响。”
2. 近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汝弼此诗可与钱琦《螳螂捕蝉》并读,俱见明人咏物诗说理之长。”
3. 钱仲联《明诗三百首》:“结句‘三叹息’遥应李白《梁甫吟》,在简易说理中注入深沉人文关怀。”
4. 陈书录《明代诗文的演变》:“蜘蛛意象的肯定性书写,突破传统‘蜘蛛结网’的负面象征,体现明中叶价值观变迁。”
5. 左东岭《明代文学思想研究》:“‘力为不在声’的实干精神,与同期王廷相‘知行兼举’哲学主张形成文学呼应。”
以上为【络纬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