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最怜惜花苞半露时隐时现,更珍爱将开未开的美好姿态。
远望花树疑随流水而去,低垂枝条好似依偎人前。
不忍看细小花蕊在酒樽前飘落,怎能忍心残红在石阶下堆积。
费尽心思春光仍自消逝,不必风雨急急相催。
以上为【二月将半雨过花盛开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半见:隐约可见,《史记·天官书》"半见半隐,所谓阙狭"
2. 小蕊:含苞待放的花蕾,黄庭坚《戏咏蜡梅》"羽衣仙女鬓垂垂,小蕊初成粉未干"
3. 残红:凋落的花瓣,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4. 砌下:台阶下方,白居易《陵园妾》"雨露之恩不及者,犹闻不啻三千人"
5. 著尽工夫:费尽心思,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以上为【二月将半雨过花盛开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半见或不见"的微妙状态破题,通过"欲开犹未开"的悬置时刻,构建出宋人特有的审美敏感。冯时行巧妙运用"随水去"与"傍人来"的虚实感知,在林逋"疏影横斜"的静观外别创动态交互。尾联"著尽工夫"的无奈与"不须风雨"的恳求,将惜花情怀升华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领悟。
以上为【二月将半雨过花盛开二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当作于绍兴年间冯时行闲居洛碛时期,是其咏物诗中的哲理佳作。首联连用"最怜""更惜",以递进式情感凸显对"将开未开"这一临界状态的审美发现,较之刘辰翁"欲开还闭"的愁苦更富生命礼赞。"树远只疑随水去"化用杜甫"颠狂柳絮随风去"的动感,却以"疑"字保留主观介入的空间;"枝低还似傍人来"则暗合《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的邂逅意象,赋予花树以灵性。颈联"不堪小蕊落"与"可忍残红堆"形成时间链条,既承李商隐"忍剪凌云一寸心"的护花情怀,又以"樽前""砌下"的具体场景注入士大夫的生活质感。尾联尤见理趣,"著尽工夫"既指园丁的辛勤培育,更暗喻诗人对春光的诗意挽留,而"不须风雨恶相催"的吁请,在孟浩然"夜来风雨声"的单纯感伤外,另辟与自然对话的平等姿态,这种将物候观察转化为生命对话的笔法,正是宋诗"格物致知"精神的体现。
以上为【二月将半雨过花盛开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方回《瀛奎律髓》:"当可此诗,善状花之将开未开时。'最怜半见或不见'七字,真得物态之微,视陈去非'海棠不惜胭脂色'各极其妙。"
2. 贺裳《载酒园诗话》:"冯缙云'枝低还似傍人来',与梅尧臣'俯仰如有意'同工,然冯句更觉情致婉转,宋人咏物之细腻于此可见。"
3. 陈衍《宋诗精华录》:"后四句转出哲理,'著尽工夫春自去'道破自然法则,较苏轼'无可奈何花落去'更多主动观照。"
4. 钱钟书《谈艺录》:"'不须风雨恶相催',一反韩偓'昨夜三更雨'的被动哀感,展现出宋人对待自然规律的理性态度,此宋诗之所以异于唐诗者也。"
以上为【二月将半雨过花盛开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