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湖岸边的苏公圃,春雨过后愈显青翠。
何须抱着瓦瓮灌溉,自可带着经书锄地。
独居生活已感满足,故友音讯渐渐稀疏。
为何松树掩映的小径,今日会有车马前来。
以上为【豫章十咏西山远翠】的翻译。
注释
1. 豫章十咏:胡俨组诗,分咏南昌十处景观
2. 西山:南昌西山,道教圣地
3. 苏公圃:宋代苏云卿隐居处,位于南昌东湖
4. 抱瓮灌:典出《庄子·天地》子贡见汉阴丈人抱瓮灌圃故事
5. 带经锄:典出《汉书·兒宽传》“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
6. 松径: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以上为【豫章十咏西山远翠】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胡俨《豫章十咏》组诗之一,通过描绘西山苏公圃的隐逸景致,抒写士人自足恬淡的生活理想。前两联以“青青春雨”与“带经锄”的意象,构建出耕读相济的文人田园;后两联在“独客生涯”的满足与“故人音疏”的寂寥中,突然插入“来车”的意外,形成诗意转折。全诗在平实叙述中暗含对隐逸生活复杂性的深刻体认。
以上为【豫章十咏西山远翠】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展现明代台阁诗人对隐逸传统的创造性转化。首联“青青春雨余”以简淡笔触勾画出雨后圃园的清新,既写实景又暗喻心灵涤尘。颔联巧妙运用双重典故:“何须抱瓮”既否定机械劳作,又暗含对道家返璞思想的超越;“自可带经锄”则将儒家耕读传统诗化为自然从容的生活姿态。颈联“独客生涯足”与“故人音问疏”形成微妙张力,在自足与孤寂的辩证中展现真实的隐者心境。尾联以“如何”领起的疑问句式,既打破前文建立的宁静氛围,又留下丰富的解读空间——来车可能是俗世打扰,亦可能是同道造访,这种不确定性恰是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全诗通过典故新用、心境对照与意外转折,在四十字间构建起多层次的精神图景。
以上为【豫章十咏西山远翠】的赏析。
辑评
1. 明·杨士奇《东里文集》:“胡祭酒《豫章十咏》,‘带经锄’句最得性情之正,视唐人《辋川》诸作别开境界”
2.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颐庵
以上为【豫章十咏西山远翠】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