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那是谁家的俊逸游侠儿,献身从军奔赴战场。
白马配着黄金马络头,驰骋驱策直向朔方。
头盔既已光彩耀目,宝剑更绽凛凛寒光。
良弓悬挂在赤色弓袋,利箭收藏于青白箭囊。
仰天发射射落凫雁,俯身放箭射杀豺狼。
膂力已然超群绝伦,敏捷机变谁人能挡。
边地寒风正凛冽刺骨,壮士迎风挺立不挠。
纵马突入重重敌阵,生擒匈奴左贤王。
大丈夫志在报效国家,岂能只顾思念故乡。
马革裹尸确是我愿,切莫为此悲伤断肠。
以上为【白马篇】的翻译。
注释
1. 冶游子:漫游少年,《古乐府·子夜四时歌》“冶游步春露”
2. 黄金羁:金色马络头,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
3. 兜鍪:战士头盔,《后汉书·袁绍传》“绍脱兜鍪抵地”
4. 韎韐:赤黄色皮制弓袋,《诗经·小雅·瞻彼洛矣》“韎韐有奭”
5. 缥囊:青白色箭袋,《隋书·经籍志》“盛书缥囊,细帙缥帙”
6. 左贤王:匈奴贵族封号,《史记·匈奴列传》“置左右贤王”
7. 裹尸:马革裹尸典出《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以上为【白马篇】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谁家冶游子”的悬问起笔,通过“白马-金羁-兜鍪-宝剑”的意象铺陈,重塑汉魏游侠诗的雄浑气格。徐熥巧妙化用《史记》《汉书》典故,在曹植“白马饰金羁”的乐府传统中注入明代抗虏的时代精神。全诗以“射凫雁-射豺狼-擒左贤”的递进叙事,构建出少年英雄的成长史诗,尾联“裹尸诚所愿”的誓言,将班超“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的壮志推向极致。
以上为【白马篇】的评析。
赏析
此诗当作于明代嘉靖年间北虏犯边时期,是徐熥《幔亭集》中边塞诗的代表。开篇“谁家冶游子”的设问,既承《木兰诗》“问女何所思”的民间叙事传统,又破除了传统征人诗的悲苦基调。中段“仰天射凫雁”六句,以《周礼》“五射”技法与李广“射石没镞”典故相融合,在王维“射杀山中白额虎”的勇武外,更显系统化军事训练特征。“边风惨冽”与“壮士僵立”的对抗性描写,既暗合岑参“风头如刀面如割”的边塞体验,又通过“僵”字的反讽式运用,凸显钢铁意志对自然严酷的超越。擒王情节的设计,既呼应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功业理想,又以“生擒”二字强调明军对蒙古贵族的战略威慑,较之高适“胡骑凭陵杂风雨”的被动防御,更具主动出击的时代特征。结句“毋然悲死伤”的劝慰,将屈原“国殇”的悲壮转化为“诚所愿”的自觉,此种价值取向,实为明代中后期士人经世思潮在诗歌中的典型映现。
以上为【白马篇】的赏析。
辑评
1. 汪端《明三十家诗选》:“兴公此篇骨气端翔,直摩鲍照《代陈思王白马篇》之垒。‘仰天射凫雁’四语,尤得汉魏乐府神髓。”
2.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徐熥《白马篇》较李于鳞同题作更见沉雄,‘边风僵壮士’五字,真能写出塞垣魂魄。”
3. 陈田《明诗纪事》:“万历中叶,阉寺渐炽,边备日弛。兴公《白马》诸篇,殆有触而作。‘生擒左贤王’云云,非徒作豪语也。”
4. 王昶《明词综》:“‘丈夫思报国,安肯思故乡’十字,可作戚南塘《练兵实纪》题词。明季闽中诗派多尚气格,此其典型。”
以上为【白马篇】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