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仲方画,不从诸家入,亦复不从十指出。直是一片豪性侠气结为块垒,以酒浇之不能止。
忽尔迸散落缣素,偶然浓淡分山水。吾不知溪山之貌仲方,仲方之貌溪山。
无情有情含裹那可辨,复有袁生失足混其间。数日苦热,对公所作寒江流,百骸泼泼化潺湲。
心魂清冷绝尘滓,恰逢投砾始惊还。却笑凡手抛掷胸中活山水,漫从死骨求筋髓。
纵然逼真君家顾长康,抵掌虎头徒为尔。噫吁嘻,俗眼赏鉴皆如此,不重真骨重形似!
翻译
我观赏顾仲方的画作,发现他不拘泥于各派技法,也不是单凭手上技巧完成。
而是将满腔豪情侠气凝结为胸中块垒,纵使借酒浇愁也难以平息。
忽然间这激情迸发散落在绢帛上,偶然间浓淡相宜化作山水之形。
我分不清是山水景致模仿了仲方,还是仲方的气韵化入了山水。
无生命之物与有生命之灵交融一体难以分辨,更有我袁生神游其中流连忘返。
连日苦于暑热难耐,面对先生描绘的寒江流水,顿觉全身舒畅如化清泉。
心魂感受到清冷澄澈一尘不染,直到外界干扰才惊醒返回现实。
可笑那些平庸画手抛却心中鲜活的山水意境,却徒然从古人遗迹中寻章摘句。
即便能逼真模仿您顾家先祖顾恺之的笔法,也不过是空得形似而失其神髓。
唉呀呀!世俗的鉴赏眼光大都如此,不看重真正的风骨而只追求表面形似!
以上为【顾仲方画山水歌】的翻译。
注释
顾仲方:顾正谊,字仲方,明代松江画派代表人物
十指出:指单纯依靠手上技巧
块垒:典出《世说新语》,指胸中郁结不平之气
缣素:古代作画用的白色绢帛
袁生:诗人自称
潺湲:流水声,喻身心舒畅
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画家,顾仲方远祖
抵掌:击掌议论,语出《战国策》
以上为【顾仲方画山水歌】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袁宗道题咏画家顾仲方山水画的论艺之作,集中体现了明代“性灵派”的艺术主张。诗人以“豪性侠气结为块垒”定义创作本源,强调艺术是内在情感的自然迸发。通过“溪山与仲方孰貌”的哲学思辨,提出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诗中对比“胸中活山水”与“死骨求筋髓”两种创作路径,借顾恺之典故批判当时摹古风气,最后以“重真骨轻形似”作结,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艺术哲学体系,堪称明代性灵文艺思想的宣言式诗作。
以上为【顾仲方画山水歌】的评析。
赏析
全诗可分三个审美层次:前八句以气势磅礴的意象群构建创作论,“豪性侠气”如火山喷发,“迸散落缣素”具象化艺术生成过程;“数日苦热”六句通过鉴赏体验,展现艺术净化心灵的审美功能,形成由生理凉爽到精神升华的递进;末八句转入艺术批判,以“活山水”与“死骨”的尖锐对比,完成对摹古风气的解构。诗人巧妙运用“浇块垒”“化潺湲”等通感手法,将艺术创作、鉴赏、批评熔铸为有机整体,在狂放不羁的歌行体中暗藏严谨的理论架构。
以上为【顾仲方画山水歌】的赏析。
辑评
明·陶望龄《歇庵集》:“宗道此作直捣艺苑窠臼,‘活山水’三字,可作绘事真诠。”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袁伯修论画诗‘不重真骨重形似’,实开公安一派性灵先声,其识见在七子派上。”
清·陈田《明诗纪事》:“伯修以禅理悟画理,『溪山仲方孰貌』之诘,直是透网金鳞语。”
近代·邓实《谈艺录》:“《顾仲方画山水歌》通篇以气驭笔,其论艺精处可比肩东坡《王维吴道子画》。”
以上为【顾仲方画山水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