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京城下了三天大雪,雪停后,泥泞才显得更深。
我闭门谢绝往来的应酬,听不到车马的喧闹之声。
西边书斋里的书籍有些散乱,南窗下,初升的太阳正放出光明。
我在床榻上辗转反侧,想要起身却又觉得不能。
打开门,先前如美玉般的积雪已然消失,只见满阶都是松竹投下的清凉绿荫。
有客人从远方而来,疑惑我为何如此孤寂苦心。
疏懒笨拙本就是我的天性,既然你来了,我们有酒就暂且一起斟酌共饮。
以上为【南窗】的翻译。
注释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还往:指来往、交往的朋友。
书帙:书卷的外套,此处代指书籍。
展转:同“辗转”,形容心神不宁、翻身不定貌。
琼玉:美玉,此处比喻洁白晶莹的积雪。
松竹阴:松树和竹子枝叶茂盛形成的荫蔽。松竹经雪不凋,象征高洁坚贞。
疏拙:疏懒笨拙,不通晓人情世故。这里是作者自指其不合时宜的性格。
聊:姑且,暂且。
以上为【南窗】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辙自我心境的真实写照,生动刻画了一位淡泊自守、疏拙自适的士人形象。全诗以雪后泥深起兴,隐喻了官场世路的艰难与污浊,因而“闭门”成为其洁身自好的象征。诗中“展转守床榻,欲起复不能”一句,并非写身体的慵懒,而是传神地表达出其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复杂心态与抉择中的徘徊。结尾处面对客人的疑问,以“疏拙自当尔”作答,既是一种自嘲,更是一种坚定的自我认同,表明了他主动选择远离纷扰、坚守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冲和淡远,充分体现了苏辙其人其诗的风格。
以上为【南窗】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其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深邃的内心世界。开头四句,由外而内,从“雪尽泥深”的自然环境,写到“闭门谢客”的自我封闭,营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静默空间。“西斋书帙乱”暗示了主人公的心绪不宁,而“南窗初日升”则带来一丝光亮与暖意。最精彩的是“展转守床榻,欲起复不能”的心理刻画,将那种在仕隐之间挣扎、欲有所为而又深感无力的矛盾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后六句情节陡转,客来、问答、共饮,为这封闭的世界打开一个缺口。“失琼玉”与“松竹阴”的景物转换,暗含了对高洁品格的持久坚守。最终,诗人以“疏拙自当尔”完成了自我身份的确认,并以“有酒聊共斟”的洒脱姿态,将内心的矛盾消解于闲适与超然之中,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与平和。
以上为【南窗】的赏析。
辑评
清·纪昀等在《四库全书总目·栾城集提要》中评苏辙诗文:“辙性情沉静,学术正直,故其文章风格峻洁,波澜意度,迥出流俗。……其诗亦如其文,质朴少华,而意味深长,多类此篇。”
清·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点评此诗:“‘展转守床榻,欲起复不能’,写疏懒人神态逼真。后幅答客语,隽永可喜。此等诗,正是栾城(苏辙)本色。”
近现代学者 钱锺书《宋诗选注》中虽未直接点评此诗,但对苏辙整体诗风有精准概括:“子由(苏辙)的诗内容不算富,表达得却很简炼朴茂,没有铺排的习气,……风格如其为人,冲和淡泊,在北宋大家里能自树一帜。” 此评语正可作为《南窗》一诗的最佳注脚。
以上为【南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