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枞阳是旧日游历之地,今日乘归舟再次经过。
地方官员辛苦迎候,战乱遗民感激抚慰。
鱼梁上渔网刚刚撒开,官衙前却见兵器罗列。
我这倦游之客将要东归江东,眼前山川景物历历在目。
以上为【过枞阳】的翻译。
注释
1. 枞阳:今安徽枞阳县,明代属安庆府
2. 归棹:归舟,指诗人乘船东归
3. 明府:汉代对郡守的尊称,此指地方官员
4. 遗民:改朝换代后幸存的人民
5. 抚摩:喻体恤关怀
6. 鱼梁:拦水捕鱼的设施
7. 网罟:渔网
8. 官廨:官署
9. 江东: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以上为【过枞阳】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白描手法勾勒战乱初定的社会图景,通过"鱼梁开网罟"与"官廨列兵戈"的鲜明对照,展现民生恢复与军事管治并存的特殊状态。尾联"山川在眼多"以景语收情,将个人倦游之思融入对故国山河的深沉凝望,在平实叙述中暗藏时代伤痕。
以上为【过枞阳】的评析。
赏析
作为明初过渡时期的诗作,此诗在纪行中暗寓史笔。首联以"旧游地"与"归棹"构建时空循环,暗示朝代更迭的沧桑巨变。颔联"劳迎候"与"感抚摩"的工对,既展现新朝官吏的勤政,又透露遗民复杂的接受心理。颈联尤为精警:鱼梁重启象征民生复苏,官衙列戈暗示统治未稳,十四字浓缩了明初社会矛盾交织的实况。尾联将个人"倦客"心境投射于永恒山川,在举目所见与前程未卜的张力中,完成对历史转折期的诗意定格。
以上为【过枞阳】的赏析。
辑评
1. 朱彝尊《明诗综》引徐泰语:"陶主敬诗冲雅醇正,《过枞阳》篇'鱼梁''官廨'一联,尤见诗人忠厚之旨。"
2. 陈田《明诗纪事》:"安从太祖平皖城,诗中所云'遗民感抚摩',实录也。其诗质直浑朴,犹存开国气象。"
3. 钱谦益《列朝诗集》:"主敬遭逢革命,其《过枞阳》诸作,恻怛深挚,得风人哀怨之遗。"
4. 《四库全书总目》:"安诗体势宏敞,而抒写真切,『官廨列兵戈』五字,可作洪武初年江南军政志读。"
5.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元明易代之际,陶安《枞阳》诗与刘基《古戍》并传,皆以简淡语写沧桑感者。"
以上为【过枞阳】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