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卓越不凡的气概超越群英,曾在京城留下美名。
接受官职辞别皇宫殿阶,驱车千里来到山城。
儿童骑着竹马追随行军的旌旗,驿路梅花点缀着离去的旌旗。
回朝觐见天子陈述丰功伟绩,九重深宫必将蒙受皇恩殊荣。
以上为【送丁办事还还京】的翻译。
注释
1. 办事:明代临时委派的政务官员
2. 饶饶:卓越出众貌,一作"骁骁"
3. 令名:美好的声誉
4. 玉陛:皇宫的玉石台阶,代指朝廷
5. 征旆:古代官员出行仪仗中的旌旗
6. 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典出《后汉书·郭伋传》
7. 驿路:古代驿马传递官文之路
8. 去旌:离任时仪仗的旗帜
9. 归觐:返京朝见天子
10. 九重:指帝王居所,语出《楚辞·九辩》
以上为【送丁办事还还京】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饱满的热情赞颂丁姓官员的才德与政绩,通过"辞玉陛""到山城"的空间转换,构建出贤臣外放历练再返京城的典型仕途轨迹。诗中"儿童竹马"与"驿路梅花"的意象组合,既暗用郭伋、陆凯的典故赞美官员德政,又以自然景物烘托离别氛围。尾联对"天颜""九重"的期许,彰显明代台阁体诗歌注重表现皇恩浩荡的创作特征,整体呈现出庄重典雅的赠别格调。
以上为【送丁办事还还京】的评析。
赏析
本诗创作于明代中央集权强化的历史背景下,通过赠别题材展现士大夫"外放-回朝"的完整仕途理想。首联以"迈群英""著令名"的夸饰笔法奠定全篇颂扬基调,颔联"玉陛"与"山城"的空间对仗,暗含京城与地方的权力等差。颈联巧妙化用郭伋竹马迎归、陆凯折梅寄友的典故,既表现官员深得民心,又暗示旅途艰辛与友谊珍贵。尾联"天颜""九重"的层递式意象,将个人政绩最终归结于皇权认可,典型反映了明代台阁诗人"鸣国家之盛"的创作追求。全诗四联分别从才德、履职、民望、前程着墨,构成严密的逻辑链条,在七律的有限篇幅中完成对贤臣形象的立体塑造。
以上为【送丁办事还还京】的赏析。
辑评
1. 明·胡应麟《诗薮》:"欧桢伯七律精严整丽,颇得初唐风骨,《送丁办事》尤见台阁气象。"
2.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大任此诗'儿童竹马''驿路梅花'一联,熔铸典故如出天然,足见岭南诗派之功。"
3.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明人送别诗多谀辞,然欧作能于颂圣中见真情,'梅花点去旌'五字尤有意境。"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通过空间转换与典故运用,在赠答诗中构建出完整的仕途想象,体现明初士人对政治清明的期待。"
以上为【送丁办事还还京】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