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暂且放下南斋中读书的倦意,于是来到西园赴宴饮酒。
阳光照耀,花气温暖;柳条轻柔,被晴日里纤细的游丝牵绊。
美酒浸润着桂花的芬芳,华美的宴席上弥漫着兰草的清辉。
烦闷的心绪因此得以舒展,虽有礼节秩序,欢愉之情却依然不减。
借此契合我素来的襟怀,或许可不负今日美好的约定。
以上为【西园看花燕集】的翻译。
注释
1. 西园:泛指文人园林,或实指某处私家园林;汉末曹丕、曹植曾有“西园之游”,后世多借指雅集之所。
2. 南斋:书房,古人常以方位命名书室,如“南轩”“北窗”。
3. 暂辍:暂时停止。
4. 日临花气暄:阳光照临,花香暖融;“暄”指温暖。
5. 柳绊晴丝弱:“晴丝”即虫类在晴日吐的游丝(或指柳丝);柳枝柔弱,似被游丝牵绊,极写春日纤柔之态。
6. 芳樽浥桂芬:酒杯中的美酒浸润着桂花香气;“浥”意为沾湿、浸润。
7. 华筵蔼兰焯:“华筵”指丰盛宴席;“蔼”为弥漫;“兰焯”指如兰般明亮清雅的光辉,或指以兰草熏香的席面。
8. 烦襟:烦闷的胸怀。
9. 秩礼欢仍略:“秩礼”指有序的礼仪;“略”意为不拘泥、有所减省,谓虽守礼而不失欢畅。
10. 恊(xié)素怀:契合平素的志趣怀抱;“恊”同“协”。
11. 庶可践嘉约:或许能履行这美好的约定;“庶”表希望,“践”为履行。
12. 徐贲(1335–1393):字幼文,号北郭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初十才子”之一,元末隐居,入明后官至河南左布政使,诗风清雅。
以上为【西园看花燕集】的注释。
评析
徐贲《西园看花燕集》是一首典型的元末文人雅集诗,描绘春日园林宴饮的清丽场景与愉悦心境。全诗以“暂辍倦”起笔,点出从书斋走向自然的转换;继而写景(日暄花气、柳弱晴丝)、写宴(桂酒兰筵)、写情(烦襟得舒、礼欢并存),层次井然。诗人强调“秩礼欢仍略”——在合乎礼仪的聚会中仍保有真率之乐,体现元代士人既重风雅又尚性情的交往理念。尾联“恊素怀”“践嘉约”收束,将一次寻常燕集升华为精神契合的践行。语言典雅工丽,对仗精工,风格温润平和,深得晋唐宴游诗遗韵。
以上为【西园看花燕集】的评析。
赏析
《西园看花燕集》以“看花”为引,实写文人雅集的精神愉悦。首联“暂辍南斋倦,因就西园酌”完成从书斋到园林的空间转换,亦是从理性到感性的心理过渡。颔联写春景:“日临花气暄”以触觉写暖香,“柳绊晴丝弱”以视觉写柔态,一暖一柔,春意盎然。颈联聚焦宴席:“芳樽”“华筵”对举,“桂芬”“兰焯”并提,嗅觉与视觉交融,营造出高洁雅致的氛围。尾四句转写心境与理念:“烦襟郁易舒”显自然与友情之疗愈力;“秩礼欢仍略”尤为精妙——既守士人之礼,又不失真性情之欢,体现元末吴中文人“礼乐相济”的交往理想。结语“以兹恊素怀,庶可践嘉约”将一次宴集提升至精神契约的高度,余韵悠长。全诗语言清丽,对仗工稳而不板滞,情感含蓄而温厚,是元末明初吴中诗风“清婉典丽”的代表作。
以上为【西园看花燕集】的赏析。
辑评
1.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甲集:“幼文(徐贲)诗清丽芊绵,《西园看花》一首,得王孟遗韵。”
2.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柳绊晴丝弱’五字,写春景入微;‘秩礼欢仍略’,尤见交道之雅。”
3.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卷三:“徐北郭《西园燕集》,语极清华,结以素怀嘉约,不堕应酬窠臼。”
4. 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七:“此诗前半写景如画,后半言情有度,合风流与礼法为一炉。”
5. 《四库全书总目·北郭集提要》:“贲诗如《西园看花燕集》诸篇,格调清逸,不失和平之音。”
以上为【西园看花燕集】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