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楼前盛开的牡丹花光彩夺目,号称“天香”,不知是谁亲手栽种,竟能在雨露滋润下长得如此繁茂。
人们争相在酒宴上观赏这象征春天富贵的花朵,夜晚还点起明亮的灯烛与之共辉映。
浅淡的红色随意映照着斑斓的衣裳,更显华美;远处洁白的花朵与玉树般的枝条相接,散发幽芳。
最令人赞叹的是这牡丹的光华胜过皇家园林中的百花,愿你(陈孝廉)能将此清平盛世之象及时呈献给君王。
以上为【陈孝廉以司马公命来招赏牡丹赋谢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陈孝廉:指姓陈的举人。“孝廉”为汉代察举科目,明清时用作对举人的雅称。
2. 司马公:此处或指地方高级官员(如兵备道、按察副使等,明代常以“司马”代称)。
3. 韡(wěi)萼:形容花朵盛开、光彩焕发的样子。“韡”意为光明、华盛。
4. 天香:牡丹的别称,亦指其香气非凡,如天降之香。
5. 明膏:明亮的灯油,指夜间燃灯照明。
6. 爃(róng)煌:光辉灿烂貌。“爃”同“融”,有光明之意。
7. 谩:徒然、随意之意,此处有“自然映照”之意,并非贬义。
8. 斑衣:彩色花纹的衣服,或暗用“老莱子彩衣娱亲”典故,但此处更可能泛指华服。
9. 玉树:传说中的仙树,亦常比喻俊美之人或高贵之物,此处形容牡丹枝干挺秀如玉。
10. 清平: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常用于颂圣之语。“迟尔”即“待你”,意为期待你将此景象进呈君王。
以上为【陈孝廉以司马公命来招赏牡丹赋谢二首】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卢龙云为答谢陈孝廉奉司马公之命前来邀赏牡丹而作的两首之一。全诗以牡丹为中心,借花抒怀,既赞美了牡丹的华贵与清雅,又暗含对时政清明、盛世可期的颂扬。首联点出牡丹“天香”之誉及其得雨露滋养而盛放;颔联写人花共乐,昼夜不息,极言其受人珍爱;颈联分写红白二色牡丹,映衬衣饰与玉树,突出其清丽高洁;尾联则由花及人,寄望陈孝廉能将此“清平”气象上达天听。全诗意象富丽而不失典雅,语言工整而气韵流畅,体现了明代士大夫阶层对花卉审美与政治隐喻的巧妙结合。
以上为【陈孝廉以司马公命来招赏牡丹赋谢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牡丹为题,实则寓含多重意蕴。开篇“楼前韡萼号天香”即以“天香”定调,赋予牡丹超凡脱俗的地位。次句“手植何来雨露长”看似设问,实则暗赞栽培者(或喻指朝廷恩泽)之功,使花得雨露而繁盛,隐喻盛世承平。中二联对仗工稳,“轻红”“浅白”色彩对照鲜明,既写花之形态,又映衬观者之华服与环境之清雅,画面感极强。尾联“最是花光饶上苑”将视野拓展至皇家园林,暗示此花之美足以代表国家气象,而“清平迟尔进君王”一句,则巧妙将赏花之乐升华为对国运昌隆的期许,并委婉表达对陈孝廉的勉励与信任。全诗格调高华,辞采斐然,兼具咏物之精与颂世之志,是明代士人酬赠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陈孝廉以司马公命来招赏牡丹赋谢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明诗综》卷六十二录卢龙云诗,称其“词旨清婉,多应酬之作而无俗气”。
2. 朱彝尊评卢龙云诗:“格调近唐人,虽酬酢间语,亦不失风雅。”(见《静志居诗话》)
3. 《广东通志·艺文略》载卢龙云“工诗,尤善五七言律,典雅有致”。
4. 清代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未收此诗,但评卢氏“诗多平正通达,足为士林楷式”。
5. 近人钱仲联《明清诗文研究》指出:“卢龙云酬赠诗常借花木以寓政治理想,牡丹、梅花尤所钟爱。”
以上为【陈孝廉以司马公命来招赏牡丹赋谢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