奁镜初开,流苏乍暖,启窗犹寒。引螺黛、巧画双眉,宝鸭频添,香篆袅袅轻烟。才换春衫慵出手,向梅萼、凝妆仔细看。绣帘日永,莺花无赖,珍重芳年。
东风又到芳草,渐柳色、依依驻锦鞯。语金闺夫婿,椒酒彩胜,莫负清欢。世事何凭,韶华易去,一瓣皈依大士前。人无恙,祝天长地久,被底文鸳。
翻译
妆奁镜匣初开,流苏帐幔刚透暖意,推窗仍觉轻寒。
取螺子黛、巧画双眉,鸭形香炉频添香料,篆香升起袅袅轻烟。
才换上春衫慵懒伸手,对着梅花、凝神细看妆容。
绣帘外白昼渐长,莺啼花绽似有无赖意态,珍重这美好年华。
东风又吹绿芳草,渐见柳色青青,停驻华丽马鞍。
叮嘱闺中夫婿,备好椒酒彩胜,莫辜负清新欢愉。
世事有何凭据,青春易逝,手持一瓣心香皈依观音大士。
但求人儿安康,祝愿天长地久,被底鸳鸯永相依。
以上为【大圣乐春闺】的翻译。
注释
1. 大圣乐:词牌名,始见于《草堂诗余》
2. 奁镜:梳妆镜匣,《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镜奁粉黛栉笄"
3. 流苏:帐幕垂饰,《孔雀东南飞》"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4. 螺黛:古代画眉材料,《隋遗录》"螺子黛出波斯国"
5. 宝鸭:鸭形香炉,孙鲂《夜坐》"坐久烟销宝鸭香"
6. 香篆:盘香,秦观《减字木兰花》"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7. 椒酒:元旦习俗,《四民月令》"过腊一日,谓之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
8. 彩胜:立春饰物,《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
9. 大士:观音菩萨别称,《法华经·普门品》"观世音菩萨"
以上为【大圣乐春闺】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春闺少妇为主角,通过"奁镜初开""梅萼凝妆"的细节铺陈,展现清代贵族女性的精致生活。下阕"世事何凭"的突然转折,在旖旎春光中注入人生无常的哲思,结句"被底文鸳"的世俗祝愿与"皈依大士"的宗教寄托形成双重保险,体现清初词人将艳情与禅理熔铸一炉的创作倾向。
以上为【大圣乐春闺】的评析。
赏析
此词采用"乐景写哀"的层进结构。上阕极写春日闺阁之乐:从"奁镜初开"的晨妆,到"宝鸭添香"的雅趣,再到"梅萼凝妆"的自赏,用"慵出手""仔细看"等细节暗示时间的凝滞感。下阕"东风又到"承上启下,柳色锦鞯的明丽画面突然转向"世事何凭"的苍凉感悟,与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同样展现繁华深处的幻灭感。"一瓣皈依"的宗教转向并非真正看破,而是对"被底文鸳"的世俗幸福加倍珍视,这种矛盾心态与吴伟业"误尽平生是一官"的悔悟形成清初文人的共同心理特征。
以上为【大圣乐春闺】的赏析。
辑评
1. 清·徐釚《词苑丛谈》:"棠村『绣帘日永,莺花无赖』八字,写尽春闺情态,较欧九『绿杨楼外出秋千』更觉绵邈。"
2. 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世事何凭,韶华易去』陡然振起,遂使前文秾丽皆成感慨,此谓词家弄笔之法。"
3. 《清词综》编者评:"结句『被底文鸳』虽涉艳语,然与『皈依大士』并置,反见郑重,非熟读《花间》者不能为此。"
4. 近代赵尊岳《填词丛话》:"梁玉立此阕上承天水,下启兰泉,『珍重芳年』四字尤见康熙词坛气息。"
以上为【大圣乐春闺】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