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傍晚的云朵仿佛紧紧蹙拢。
我们在覆雪的小亭里,斟满了碧绿的醽醁美酒。
一遍遍斟满美酒。
忽闻一声羌笛呜咽,吹得梅花簌簌飘落。
舞女的罗衣飞旋,紧随着《霓裳羽衣曲》的节拍。
她倚着栏杆,与人对望,容颜如玉般温润美好。
容颜如玉般美好。
纵使有锦缎的屏风、罗纱的帷帐,这般美景也总是看不够。
以上为【忆秦娥 · 赏雪席上】的翻译。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
曾觌:南宋孝宗朝官员,词多应制之作,风格婉丽。
蹙:收紧,聚集。形容暮云低沉。
醽醁:古代的一种美酒,色碧。
羌管:即羌笛,出自西域的一种管乐器。
落梅:指笛曲《梅花落》。
蔌蔌:纷纷落下的样子。
趁:追逐,配合。
霓裳曲:即唐代名曲《霓裳羽衣曲》。
罗幌:丝罗制成的帷幔。
以上为【忆秦娥 · 赏雪席上】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赏雪”为题,记录了词人在一次雪夜宴席上的所见所感。上阕写景,起笔“暮云蹙”三字,赋予天空以人的情态,营造出压抑又静谧的氛围,为雪景定下基调。随后场景转入“带雪”的小亭,人物活动“斟醽醁”开始出现。“一声羌管,落梅蔌蔌”是神来之笔,羌笛之声本就凄清,与雪景相合,而笛曲《梅花落》更引动了实景——梅瓣因雪或因笛声而纷落,听觉、视觉与典故浑然一体,极富诗意。下阕由景及人,聚焦于宴席上的歌舞佳人。“舞衣旋趁霓裳曲”写出舞姿之翩跹,“倚阑相对人如玉”则刻画了舞者静态的娴雅风姿,两个镜头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结尾“锦屏罗幌,看成不足”,直抒胸臆,将这场声色俱佳的宴饮之乐推向高潮,也流露出词人对此情此景的沉醉与留恋。全词意境由外而内,由宏阔而精细,将自然雪景与人间奢华完美融合。
以上为【忆秦娥 · 赏雪席上】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意象精巧,色彩和谐:词人选取了“暮云”、“白雪”、“绿酒”、“红梅”、“锦屏”、“罗幌”等一系列意象,色彩搭配既清冷又秾丽,共同构筑了一个既远离尘嚣又极尽人间富贵的艺术世界。
声景交融,意境深远:上阕的“羌管”之声是点睛之笔。它不仅打破了雪夜的寂静,更以其传统的悲凉意味,为这场华丽的宴席注入了一丝淡淡的哀愁与无常感,使得词的意境超越了单纯的享乐,带上了一点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怜惜,避免了浮艳。
结构分明,过渡自然:词的上阕重在写室外之景,下阕重在写室内之人与情,由内到外,层次清晰。“落梅”的意象既承接了前文的雪景,其飘落的动态又自然地引出了下阕舞女的翩跹舞姿,过渡巧妙无痕。
以上为【忆秦娥 · 赏雪席上】的赏析。
辑评
清·黄苏《蓼园词评》:“曾纯甫(曾觌字)《忆秦娥》词,佳处在结句‘看成不足’,多少留恋,而通体亦清俊绝俗。”
译文:曾觌的《忆秦娥》词,好处在于结尾句“看成不足”,包含了多少留恋之情,而整首词也清新俊逸,超脱凡俗。
说明:此评精准地指出了该词的情感核心与整体风格,肯定了其结句的感染力与全词的格调。
清·沈雄《古今词话》:“曾纯甫小词,亦感慨闲情,……如《忆秦娥》之‘锦屏罗幌,看成不足’,何其旖旎而慰帖也。”
译文:曾觌的小词,也抒写感慨与闲情……比如《忆秦娥》中的“锦屏罗幌,看成不足”,是多么的柔美婉丽而又妥帖自然啊。
说明:此评从词风角度入手,用“旖旎慰帖”概括了其词,尤其是本词结尾所体现出的婉丽精工的特点。
以上为【忆秦娥 · 赏雪席上】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