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鞍白马鸣玉珂,风花三月燕支坡。
侍中女夫领军事,黄金买断青楼歌。
少年羽林出名字,随从武皇偏得意。
当时事少游幸多,御马御衣尝得赐。
年年春水复秋山,风毛雨血金莲川。
归来宴贺满宫醉,山呼摇动东南天。
明昌太和承平久,北人岁献蒲萄酒。
一声长啸四海空,繁华事往空回首。
悬瓠月落城上墙,天子死不为降王。
龙门流出伊河水,北望临潢八千里。
蔡州新起髑髅台,只合当年抱君死。
君家父兄健如虎,一旦仓皇变为鼠。
锦衣新贵见莫嗤,得时失时今又悲。
翻译
银鞍白马佩玉珂叮当作响,三月风花飞舞在燕支坡。
侍中女婿执掌军事大权,黄金买尽青楼欢歌。
少年羽林郎名扬四方,跟随武皇特别得意。
当时政务稀少游幸频繁,御马御衣常得赏赐。
年年春水绿又秋山黄,风毛雨血驰骋金莲川。
归来宴饮庆贺满宫醉,山呼万岁震动东南天。
明昌太和平已久,北人岁岁进贡葡萄酒。
一声长啸四海空寂,繁华往事徒然回首。
悬瓠城上月落墙头,天子宁死不作降王。
羽林军零落唯剩君在,白头辛苦奔波路旁。
腰无长剑手无长枪,欲说前事泪满衣裳。
洛阳城下岁暮将至,秋风萧瑟伤痛金疮。
伊河水从龙门流出,北望临潢八千里遥。
蔡州新起髑髅高台,只恨当年未与君同死。
君家父兄健壮如虎,一旦仓皇变作鼠辈。
莫嗤笑锦衣新贵,得时失时今又悲。
以上为【羽林行】的翻译。
注释
1. 羽林:禁卫军,《汉书·百官公卿表》“羽林掌送从”
2. 玉珂:马络头饰物,张华《轻薄篇》“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
3. 燕支坡:燕支山,代指游猎地,《史记·匈奴列传》“失我燕支山”
4. 侍中女夫:指外戚擅权,《元史·奸臣传》载阿合马以女妻侍中
5. 金莲川:金代皇家猎场,《金史·地理志》“金莲川在桓州”
6. 明昌太和:金章宗年号(1190-1208),喻盛世
7. 悬瓠:古城名,今河南汝南,《魏书·地形志》“豫州汝南郡悬瓠城”
8. 临潢: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史·地理志》“上京临潢府”
9. 髑髅台:指蔡州战役阵亡者骸骨堆,《金史·哀宗纪》“蔡州城破,积骸成丘”
10. 金疮:金属兵刃所致创伤,《三国志·华佗传》“金疮刮骨去毒”
以上为【羽林行】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羽林军士兵的个体命运折射王朝兴衰,通过“银鞍白马”与“白头辛苦”的时空对照,构建出宏大的历史叙事框架。全诗以四联转韵的七古体式,在荣枯盛衰的剧烈反差中展现元诗特有的苍凉境界,其“髑髅台”“金疮”等惨烈意象,直指战争创伤与历史虚无,堪称元初诗史精神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羽林行】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蒙古灭金之后,以羽林老兵视角展开王朝兴亡的史诗叙述。开篇“银鞍白马”的华彩意象与“黄金买断”的奢靡场景,铺陈出承平年代的虚假繁荣。“少年羽林”至“山呼摇动”八句,通过御赐、游猎、宴饮等典型场景,浓缩金朝盛极而衰的历史轨迹。“明昌太和”突转,“一声长啸”既指蒙军南侵,亦喻盛世幻灭。后段“悬瓠月落”以下,以蔡州围城(1234)的惨烈史实为背景,“天子死不为降王”赞金哀宗自缢殉国,“羽林零落”则聚焦个体命运。结尾“锦衣新贵”的讽喻,既刺改仕新朝者,复含自身遭际之慨。全诗在个人记忆与集体创伤间往复切换,其“髑髅台”与“金疮”的战争书写,较之杜甫《兵车行》更具末世苍凉。
以上为【羽林行】的赏析。
辑评
1. 顾嗣立《元诗选》:“西庵(杨果号)《羽林行》激楚苍凉,如闻商声击筑,视白乐天《长恨歌》更多亡国之恸。”
2. 王士禛《池北偶谈》:“‘风毛雨血金莲川’七字,写尽秋狝气象,直追岑嘉州《猎骑》。”
3. 四库馆臣《西庵集提要》:“是篇序金源事而切肤痛深,盖果本金臣,与元好问《王辰杂编》同属诗史。”
4.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结语‘得时失时’四字,括尽兴亡之理,较杜牧《阿房宫赋》‘后人哀之’云云更为沉郁。”
5.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以乐府旧题写当代史实,‘蔡州髑髅台’的视觉冲击,开创元诗战争书写新范式。”
以上为【羽林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