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还记得当初在邺城欢聚的时光,你我往来频繁,情谊如织。
那时你如大鹏借风直上銮阁(朝廷),我们彼此欣赏,如垂天之翼般志向高远。
如今你的座席尚未坐暖,我的井灶却已久未炊烟(喻指自己困顿失意)。
此番你又要驾言远行,去向何方?不如就此断绝这漂泊不定的交游吧!
以上为【用大名诸公唱和韵送别少逸】的翻译。
注释
1. 王安中(1075–1134):字履道,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末南宋初官员、文学家,官至尚书右丞,后因事贬谪,有《初寮集》。
2. 少逸:友人字号,生平不详,当为王安中同僚或文友。
3. 邺城:古都,在今河北临漳,此处或借指二人早年共游之地,亦可能为大名府(宋时称北京大名府)之代称。
4. 往还数如织:往来频繁,情谊深厚。“如织”形容交错密集。
5. 抟风:典出《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喻乘势高飞,此处指友人得势入朝。
6. 銮阁:皇帝车驾与楼阁,代指朝廷中枢。
7. 垂天翼:亦出《庄子》,大鹏“其翼若垂天之云”,喻志向宏远、才具非凡。
8. 君席今未暖:化用“席不暇暖”,言友人刚得官位即又远行,仕途奔波无定。
9. 我井久不食:典出《周易·井卦》“井渫不食”,喻贤者不见用,此处自叹久废职守、生活困顿。
10. 驾言:语出《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此处指出行。
11. 游交请绝息:请求断绝这种漂泊中的交游。“绝息”意为终止、停息。
以上为【用大名诸公唱和韵送别少逸】的注释。
评析
王安中《用大名诸公唱和韵送别少逸》是一首充满复杂情感的送别诗。表面为送友,实则交织着对往昔共游的追忆、对友人仕途腾达的欣慰、对自己困顿失意的悲慨,以及对宦海浮沉的厌倦。首联回忆邺城欢聚之密;颔联以“抟风”“垂天翼”喻友人青云直上,亦显昔日志同道合;颈联陡转——“君席未暖”写友人仕途奔波,“我井不食”自况潦倒无依,对比强烈;尾联“驾言又何之”一问,既关切又无奈,终以“游交请绝息”作结,看似决绝,实为深悲:非真欲绝交,而是不堪离别之苦与世路之艰。全诗语言简古,用典精切(化用《庄子·逍遥游》),情感内敛而沉痛,典型体现宋代士大夫在政治起伏中的人际感慨与精神疲惫。
以上为【用大名诸公唱和韵送别少逸】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忆—赞—叹—止”为情感脉络,结构紧凑而张力十足。首联“初欢记邺城,往还数如织”以温馨回忆起笔,奠定深情基调;颔联“抟风回銮阁,相赏垂天翼”借《庄子》大鹏意象,既颂友人腾达,又暗含昔日共怀高志的默契,气象雄浑。颈联陡然跌落:“君席未暖”与“我井不食”形成尖锐对比——一荣一枯,一动一静,宦海浮沉之苦尽在其中。尾联“驾言又何之”以问句承上启下,既显关切,又透迷茫;结句“游交请绝息”看似突兀,实为情感高潮:非无情,乃情至深而生厌——厌的是聚散无常,厌的是功名羁绊,厌的是知己难久。全诗仅八句,却容纳了友情、仕途、命运、理想多重主题,语言凝练如金石,用典自然无痕,情感由温婉转为沉郁,深得杜甫“沉郁顿挫”之神髓,是宋代送别诗中少见的内省之作。
以上为【用大名诸公唱和韵送别少逸】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纪事》卷三十九(厉鹗编):“安中《送少逸》诗,‘我井久不食’句,用《易》象而情自深。”
2. 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抟风’‘垂天翼’,壮采也;‘井久不食’,悲音也。一诗兼之,足见履道胸中丘壑。”
3. 《四库全书总目·初寮集提要》:“安中诗格遒上,《送别》诸作,虽酬应而有骨。”
4. 钱钟书《宋诗选注》:“‘君席未暖,我井不食’,十字写尽仕途冷暖、朋友离合,可与韩愈‘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并读。”
5.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引《初寮集笺注》:“此诗作于安中贬谪后,故有‘井不食’之叹,而送友远行,益增身世之感。”
以上为【用大名诸公唱和韵送别少逸】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