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东风猎猎吹转绣旗,残花零蕊尽皆向西飘散,明知春天已逝只能再度低头徘徊。
写就锦书欲要封缄时愁绪引动泪珠,篆香屡屡点燃奈何终成灰烬,思量百般计策终究不如归去。
以上为【浣溪沙 · 六首】的翻译。
注释
1. 猎猎:风声,李白《永王东巡歌》"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浔阳"
2. 断红零粉:化用周邦彦《六丑》"残英小、强簪巾帻",喻传统文化碎片
3. 锦字: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诗典,此处指代书信,纳兰性德《浣溪沙》"锦字时裁傍玉台"
4. 篆香:盘香,秦观《减字木兰花》"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5. 爇:点燃,《楞严经》"爇此旃檀,可除浑浊"
6. 成灰:李商隐《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7. 不如归:杜鹃啼声谐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以上为【浣溪沙 · 六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词为清末民初学者刘永济《浣溪沙》组词中的春暮感怀之作。上片以"东风转绣旗"的动态意象暗喻时局变迁,"断红零粉"既写实景又象征文化凋零;下片通过"锦字欲封""篆香成灰"的受阻行为,层层递进地展现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困境。结句"商量百计不如归"在无奈中透出清醒,既含屈原"退将复修吾初服"的坚守,又带陶潜"归去来兮"的超脱,体现民国初年传统文人的典型心态。
以上为【浣溪沙 · 六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词在艺术上构建三重隐喻系统:自然层面的春逝景象(东风、残红)、人文层面的书写困境(锦字、篆香)、时代层面的精神抉择(不如归)。刘永济巧妙运用"转"字的多义性——既写风拂旗动,又暗含世事变幻;"尽西尽"的重复强调,既合词律又强化消亡的彻底性。下片"欲封""频爇"的未完成时态,与"奈成灰"的既定结果形成因果链,揭示努力与结局的悖反。结句"商量百计"的俗白口语与"不如归"的典雅典故并置,在语言张力中凸显现代性冲击下传统文人的两难处境,其艺术手法已开当代旧体词革新先声。
以上为【浣溪沙 · 六首】的赏析。
辑评
1. 程千帆《刘永济先生年谱》:"此词作于壬子
以上为【浣溪沙 · 六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